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运用语言符号来指称事物、表达情感。文字符号即有内涵意义也有与外延意义,它们都具有强制性(conventional)和民族性(national)。德意志民族用"Himmel"指称人生活的地球之上之外的空间,而汉民族则用“天”来表示。从认知角度观察这一组词,它们有相同的意义表达,也有各自的民族文化内涵。本论文旨在从文化、认知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德文‘’Himmel"与中文“天”这一对表意符号在两个语言的成语中的不同含义,通过对语词诸多意义的分析,阐述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并且从跨文化日耳曼学理论的角度给出解释。本文重点是从文化维度来解码语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及具体语境下的语义意义。本文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为文化符号学,主要依据以Lotman和Dobrovol’skij/Piirainen为代表的莫斯科-塔尔图学派,同时依据Wierlacher为代表的跨文化日耳曼学文化比较论,重点分析这一对词语的符号意义和文化特征。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德语“Himmel"与汉语“天”的基本含义包括哪些?其含义在汉德两个语言里面有何异同?如何从认知角度分析这些异同?在成语中"Himmel"与“天”又具有何种意义?它们是否在意义上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及如何表现?从文化与认知理论的角度又能给予怎样的解释?本文的分析语料主要参考了《Lexikon der sprichwortlichen Redensarten》,《新华成语大词典》及多种对照性辞书。从大量的语料中获得相应的德文与中文成语并进行比对筛选。凡是符合本论文研究要求的成语及固定表达按照‘’Himmel"与“天”的意义进行分类,每组具有代表性的成语再从文学文本上的例子单独给予解释,并且将德文和中文对应的成语进行比较。对不能对应的例子也进行说明。该研究突出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的特性在表意符号上的作用,依据Haring和Allen的研究理论,从西方神学和中国哲学历史的影响,来说明‘’Himmel"与“天”丰富的文化背景。通过研究发现,对这一组表意符号在成语语境下完全清晰地进行意义分类几乎不可能,也未必有意义。在中文成语语境下,“天”字成语数量以及“天”的内涵要比德文同等语境下的“Himmel"丰富得许多。除了原始意义“地面以上的高空”在汉德语言中相同,其相似性更多地表现在第一个引申义,即“人间之外的平行空间”上。这来源于人类的认知经验和认知思维框架,人类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例如:阳光、云雨、月亮和星星。向样“Himmel"与“天”都能代表"Gott"或“上帝”;两者同样也是与“地”或者‘’Erde"形成对应,它们的组合代表着整个世界。此外,在其它引申义上,二者表意的差异性要追溯到不同类型文化所特有传统上面。中文的“天”字还具有“自然”、“天气”、“时间”等含义,而这些在德文的‘’Himmel"却没有体现。另外,针对“人间之外的平行空间”的意义,德文明显是受到圣经旧约的传统对"Himmel"概念的影响,其意义不同于长久接受了道、儒、佛教思想的中文的“天”字。本论文的重点在于揭示文字符号即语词意义的构成、意义承载的文化内涵、解释和比较分析其相似或相异的意义单位,试图从语言的符号意义、人类的认知基础和民族文化特性来阐述,从而建立起语言和文化之间互为依存的联接与互动,为跨文化日耳曼学汉德语言对比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