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文化认同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hein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认同无论是对于个体之归属还是群体之稳定,都有着特别的意义。在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中,文化认同不是难以捉摸的“神秘之物”,不带有任何“神秘和思辨的色彩”。文化认同的主体是“现实活动的人”,现实基础是实践,实现途径是社会交往,形成与发展演变的直接动因是利益追求。文化认同是主体对于反映自身生产生活实践与现实需求的精神文明成果的理性确认、情感皈依和实践维护。本文所讲的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是在人类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对其具有反作用的精神文明成果。本文所讲的认同,是指根源于人的“社会存在物”的生存方式、推动于主体的现实需求,是主体反映自身对象化的客观世界而形成的一种主体观念和身份意识。文化认同是主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化认同来源于共同的经济基础、共同的社会身份和共同的观念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有文化传承、文化交流交融与政治力量强制。理性确认、情感皈依、实践维护构成了文化认同的生成机制。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群体而言,文化认同都非先天一次给定,永恒不变。社会发展进步推动着文化认同发展演变。政治力量、精英人物等多重力量,通过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设置、政策制定等对文化认同发挥着直接影响。文化认同危机是文化认同问题的极端表现形式,既是主体的文化身份危机,也是一种文化危机。文化认同危机在人类历史上是常态性的,既是社会历史运动过程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认同发展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社会中,文化认同问题更为突出,主要类型有传统文化认同超越现代文化认同、外来文化认同超越本土文化认同、亚文化认同超越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等。文化认同危机根源于社会现实之中,在于主体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在于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不平衡之中,即观念体系与社会生产实践发展的不适应、文化身份与交往方式变革的不适应、精神生活与生活方式变化的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危机与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相伴相生,与现代化所导致的文化主体意识的强化、全球化所导致的文化主体身份的混杂、信息化所导致的文化认同内涵的重构等直接相关。衡量文化认同的状况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将是否适应于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发展进步、个体自由发展作为界定文化认同危机的标准。文化认同危机并不必然是消极的,基于社会进步而产生的文化认同更替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应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真正让人担忧的文化认同危机是由于文化复古主义、外来文化入侵、亚文化认同高涨而导致的文化安全问题。认同和建构密不可分。应对文化认同危机,建构文化认同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采取系统措施,一要实现利益最大公约数;二要充实共同身份的内涵;三要夯实共同的文化基础。以生产力为坐标,文化认同危机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观念体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文化危机。二是新的文化形态发展不充分、社会知悉不够的认同危机。应对前一种文化认同危机,根本途径在于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引导和推动文化转型,建构新的文化认同。应对后一种文化认同危机,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保障水平,增强新的文化形态的说服力;二要增加文化投入,实现新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感召力、吸引力;三要加强新文化的教育、宣传、传播,提高知悉度。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应对文化认同危机的核心任务是化解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危机,或者说就是将各种亚文化认同、超民族国家文化认同统一于以民族国家文化认同为主导的复合型文化认同体系之中。就文化本身而言,文化认同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是由于与新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文化的建构不够,或者是由于多种文化的整合不够,或者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等。应对文化认同危机,要将共同文化的建构作为核心任务,一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二要处理好“本土”与“外来”的关系,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实现“洋为中用”;三要处理好民族国家文化与民族亚文化的关系,对民族文化进行整合;四要从文化符号、历史记忆、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共同文化的系统建构。中华文化自信,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还面临多方面挑战。从文化自身来讲,中华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实质上是成熟的文化认同尚未形成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盲目固守、全盘抛弃与创新发展观点并存,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拥护与一定程度的不认同并存,对西方文化照搬、抵制与借鉴观点并存,传统文化受到质疑、批判、否定,主流文化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自信,要在夯实物质基础、加强制度保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强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多样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强化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通过提供更丰富、质量更高的文化产品,更好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本文包括导论、五章,共六部分,全文以唯物史观为解释框架和理论基础,围绕“文化认同的本质与生成演变”展开,通过揭示文化认同的实质,考察文化认同生成与演变的机理,探索文化认同危机应对的途径,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与自信提供对策建议。总体逻辑结构是:文化认同的本质——文化认同的生成与机制——文化认同危机的成因——文化认同建构的原则与方法——克服文化认同危机、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其他文献
【正】 我很高兴为这部经济哲学专著作序。这是因为:第一,这本专著所体现的哲学研究的一种方向——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性研究,把哲学和一定的社会实践、一定的具体科学
CD34抗原的结构、功能和临床应用李强张之南潘华珍综述CD34抗原为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选择性地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小血管内皮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上。1984年CD34抗原的发现,加速了造血
本文通过对新版本大比例地形图图式的解读,按地形图要素分类比较并归纳新旧两套图式的不同之处,让使用过旧图式的测绘人员更快适应和理解新图式。
对于有过失的学生到底该不该体罚?这是个至今尚存争议的问题。主张罚者认为既然趋利避害是人类甚至生物的本性,那么,对犯有过错的学生给予适当的体罚有益而无害,他们可以举出许多
创新思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以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创新思维的推广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建筑工程项目提出的要求,深层探索创新思
近年来,随着《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的正式提出,开启了供销系统综合改革的大门,为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值此背景之下,为了推进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发展,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颁布了《深化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深化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的综合改革。本文的研究立足于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对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瓦房店市供销合作社在当
安乐死,一个令举世争议的重大医疗立法提案。首先遇到来自医疗界的阻碍。传统观念中,医生救人,延长人的寿命是天职。医生无论以什么手段结束病人的生命,无论是什么情况或者是什么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人员7月23日在美国化学协会期刊《ACS可持续化学与工程》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利用从蟹壳和树木中所提取材料制成一种新型环保薄膜,能够更有效地隔绝氧
石墨烯作为独特的二维碳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其应用前景广阔。本论文采用超临界方法,实现在直接剥离石墨烯基体上对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