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以中国对非洲教育援外项目“非洲法语国家大学校长研修班”讲座多媒体课件的中法翻译为案例。此次研修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以介绍中国高等教育为主题,围绕当代中国国情与传统文化、研究生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财政体制、人事管理、科技创新等内容展开,旨在促进中非高等教育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商讨中非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笔者作为此次研修班的口译人员,是12份讲座多媒体课件的笔译者和审校者,参与了该项目的全部翻译过程。本报告详细回顾了该翻译任务的流程,重点分析了讲座多媒体课件翻译中名词、短语、图表和表格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补偿方法,尝试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翻译策略。本报告分为三章:第一章对翻译任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任务背景、任务内容、讲座主讲人与参与者以及讲座多媒体课件的语言特征。此翻译任务由浙江师范大学援外基地的老师委托。主讲人由中国高校的行政领导人和各学科教授组成,均为中文发言人;学员为有较强法语基础的非洲高等教育界人士。笔者通过12份讲座多媒体课件的笔译工作,归纳总结出讲座多媒体课件的五个语言特征:1,以词语、短语、图表和表格为主;2,内容丰富;3,时间上的限制性;4、空间上的限制性;5、与主讲人发言的互斥性和互补性。第二章回顾了该翻译任务的实施过程,包括译前分析和准备、翻译过程以及分析总结。译前准备主要包括课件与其他信息的收集整理,如学员的基本信息、研修班行程等;翻译过程包括翻译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翻译策略的选择与应用和后期审校;在分析总结中笔者指出了在多媒体课件翻译中发现的问题和自身的不足。问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主办方对讲座多媒体课件翻译缺乏关注;主讲人对多媒体课件翻译不够重视;国内对讲座多媒体课件翻译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同时笔者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中法语言能力的欠缺;翻译心态过于急躁;知识面窄。第三章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案例。由于多媒体课件主要由词语、短语、图表和表格构成,所以主要分析了词语、短语、图表和表格的翻译策略。对于词语的翻译主要在理解层面,理解词语本身的意义、语法或结构意义以及社会和文化意义。只有在充分理解了词语各个层面的意义后,才能准确把握词语的内在和引申的含义,以必要的方式选择需要的词语,同时避免发挥过度的创造性。此外还应对译语表达进行必要的验证。对于短语的翻译,应做到疏通与变通、对相关信息进行补充,还应特别注意短语中术语的翻译。对于表格和图表的翻译,考虑到多媒体课件空间上的局限性,应视具体情况选择翻译信息,制作表格、图表。最后重点分析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补偿方法。笔者将文化差异分为相异、空缺、冲突三类,着重分析了对于文化空缺的翻译技巧和策略:音译法与意译法的结合,直译法与意译法的结合。结语部分提出多媒体课件的一般性翻译策略——拣、减、简:通过理解原文各个层面的意义,挑拣出最为合适的翻译;译文在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尽量缩减篇幅;使用简单的词汇,简化句子结构。此外,通过此次翻译实践,笔者对翻译理论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翻译目的和立场决定了翻译策略和过程,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仍应尊重原作和差异,创作完整而统一的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