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史上,诗歌占有举足轻重的低位,是不可或缺的文学体裁。从古至今,文学都被看作是语言的精髓,而诗歌就是这顶文学桂冠上的那颗最为璀璨的宝石。从这一方面来讲,诗歌翻译及其翻译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讲到诗人,诸多名家跃入脑海,如惠特曼、佛罗斯特、华兹华斯、狄金森等等。在这众多的诗人当中,狄金森更是无法逃脱世人的关注。她的诗歌受到最为广泛的分析,也受到了最多的评论。然而,在中国情况却不尽然。中国对狄金森诗歌的翻译很少,更不用说对其诗歌翻译的研究。因此,对其诗歌中文翻译进行研究,找到恰当的翻译策略,并将其诗歌翻译成中文都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国内也有学者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研究,但是进行系统翻译研究的相对较少。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狄金森诗歌,对其诗歌中文译本的翻译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论文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语音、词汇、句子三个层面对江枫和蒲隆两位学者的中文译本做出译本研究,并对比分析了这两位学者的翻译及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两位学者的翻译及其翻译策略有差异也有相似性,在不同层面体现了功能对等。在语音层面,江枫先生为了实现词汇含义的准确传达,而在整体韵律方面有所缺失;蒲隆先生擅长保留原诗的韵律,而不侧重词汇翻译。在词汇层面,江枫先生注重词汇翻译的准确性,而蒲隆先生擅长整体语境的把握。在句子层面,江枫先生完全保留了原诗的句子特征,且符合中文诗歌句式特点,中英文读者能够对其作出几乎同样的反应,实现了功能对等;而蒲隆先生为了保留诗歌的韵律与词汇层面的对等,其中译本句式比较陌生、少见,几乎牺牲了句式方面的功能对等。本文试图对江枫及蒲隆两位学者的中文译本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以期能够对中国读者更好地欣赏狄金森的诗歌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能够通过对此二位学者的翻译策略的研究,为英文诗歌的中文翻译作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