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作为主要的终端能源投入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目前中国的电力消费频繁出现无法保障生产供应和生活需求的现象,同时局部地区又存在着电力投产能过剩和电力消费的无效率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省际差异的视角,对电力消费的增长和效率及它们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电力消费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电荒与窝电共存的结构性供需矛盾,这一供需矛盾主要是由各省电力消费需求及其供给能力的不对等造成的。为了研究各省电力消费需求的差异,本文运用1995~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各省的电力消费与其自身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通过进一步的回归估计发现,除了经济增长的拉动以外,电力消费还受到经济结构、资源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揭示电力消费增长的省际差异化表现,本文进一步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结果发现,以浙江、河南为代表的省份结构效应突出,其重工业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动了电力消费的增长。同时,电力消费大省的强度效应作用不够明显,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等因素未能有效缓解这些省份的电力供需矛盾。省际间的电力供需矛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因此,需要对各省电力消费的差异进一步做效率上的评价。本文采用DEA的方法分步测算了各省份2003~2010年间工业用电的静态和动态效率,并对静态的效率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发现:2003~2010年间工业用电效率处于领先的省份为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用电效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2003~2010年间各省的工业电力消费效率都有稳步地提高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对2003~2010年间工业电力消费效率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非市场化程度、地方政府对GDP的追求对工业用电效率具有负面影响,而对外开放、工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以及电源结构和发电煤耗都对工业电力消费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在以上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改善电力消费区域失衡的协调政策进行了探讨。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的区域矛盾是造成电力供需区域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各省份的产业结构,重工业和高能耗产业由东向西的转移既能实现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又能解决电力消费的区域矛盾;同时,理顺区域之间资源转移的通道,合理分配运煤和输电,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是解决电力消费区域失衡的有效途径;市场机制应该在产业转移和资源转移中发挥主导作用,这需要理顺电价形成机制和深化电力产业的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