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全球有50余万例头颈部癌症新增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当前,虽然包括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日趋进步,但晚期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治疗效果不佳且比较易发生复发,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是众多影响因素中的一种。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阐明其发生机理、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日益成为肿瘤学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表明,致癌性微小RNA中的微RNA-21(micro RNA-21,mi R-21)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近期有研究证实:神经激酶5(CDK5)参与TGF-β诱导的EMT。然而,关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mi R-21如何通过调节CDK5诱导EMT的机制尚未有文献报道。本课题选用Hep-2和Tca8113两种头颈部鳞癌细胞系,分别采用WP1066和mi R-21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 ON)下调mi R-21表达,就抑制mi R-21能够通过调节CDK5逆转其上皮间质转化的能力展开了以下三大方面的实验:第一部分:选取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至2012年间病理确诊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并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60例石蜡组织切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其CDK5,EMT相关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β-catenin、E-cadherin)和mi R-21的差异性表达,使用SPSS 17.0分析CDK5、EMT相关蛋白、mi R-21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第二部分:采用q RT-PCR法检测WP1066和mi R-21反义寡核苷酸(as ON)对Hep-2,Tca8113两种头颈部鳞癌细胞系mi R-21,CDK5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研究WP1066,as ON对头颈部鳞癌细胞系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DK5和EMT相关蛋白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进一步检测WP1066和as ON对两种HNSCC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蛋白质指标的改变。第三部分:应用Tca8113建立免疫缺陷裸鼠皮下荷瘤模型,运用WP1066及as ON分别治疗;裸鼠荷瘤剥离,石蜡组织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P1066和as ON抑制mi R-21表达后,CDK5及EMT相关蛋白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体内外实验结果的一致性。结果:6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石蜡组织切片中CDK5、mi R-21、EMT相关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β-catenin、E-cadherin)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HNSCC细胞株(Cal-27,Hep-2,Tscca,Tca8113,Tca8113p160)中Hep-2和Tca8113细胞系mi R-21呈相对高表达。WP1066和as ON分别抑制mi R-21后,Hep-2和Tca8113细胞的转移、侵袭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N-cadherin、波形蛋白、β-catenin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CDK5、p35蛋白表达水平亦下调。免疫荧光结果表明,N-cadherin、波形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β-catenin核、浆蛋白表达均降低。裸鼠荷Tca8113舌鳞癌皮下动物模型结果显示,WP1066和as ON能够显著抑制异种移植肿瘤的CDK5、N-cadherin、波形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蛋白质表达;降低β-catenin核、浆蛋白表达。体内外实验结果一致表明,下调mi R-21能够通过调节CDK5逆转头颈部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结论:1.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CDK5、mi R-21、N-cadherin、波形蛋白、β-catenin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E-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2.WP1066和as ON可抑制Hep-2和Tca8113细胞的mi R-21;下调CDK5、p35表达;抑制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3.WP1066和as ON分别治疗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荷瘤裸鼠后,能够下调CDK5,抑制上皮间质转化;mi R-21/CDK5网络可能成为头颈部鳞癌新的治疗靶点,为抑制头颈部鳞癌转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