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底板力学性质对条带煤柱稳定性影响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下”压煤开采中,常留设条带煤柱来支撑顶板,控制地表沉陷,煤柱失稳会诱发多种矿山灾害,保持煤柱的长期稳定对于覆岩移动控制及地表沉陷至关重要。煤柱作为“顶板-煤柱-底板”开采系统的一部分,研究煤柱长期稳定性及破坏规律,应将煤柱放在整个开采系统中。本文运用理论分析、力学试验、声发射监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不同岩性顶底板下条带煤柱的失稳破坏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以下成果:根据条带煤柱与顶底板的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复合岩体理论及叠加原理,对层间具有粘结力的煤岩体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考虑条带煤柱与顶底板结合力的“顶板-煤柱-底板”系统摩擦效应力学模型。进行了中砂岩、红砂岩、页岩和煤样的单轴拉伸、压缩试验以及三轴压缩试验,试验获得了煤岩试样的基本力学参数;设计研制了条带煤柱渐进破坏试验监测装置,进行了“顶板-煤柱-底板”煤岩系统的长期承载试验,试验发现,随着顶底板岩性的增强,煤岩系统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上升的趋势。条带煤柱的失稳破坏过程可分为初始压密阶段、稳定增长阶段、阶跃变形阶段、快速增长阶段;随着顶底板围岩硬度的增加,煤柱侧向变形呈递减趋势,条带煤柱中部偏上位置最先发生变形,煤柱中部偏上及上部的侧向位移明显大于中下部及下部的侧向位移;试验监测到条带煤柱的侧向变形具有明显的台阶型突增,呈现出阶跃式、突变特征,条带煤柱受力发生弹性变形,将加载系统施加的轴向应力转化为弹性势能,煤体本身积聚的能量引起煤柱裂纹的扩展滑移,导致煤柱侧向变形呈现出阶段性跃升。条带煤柱失稳过程声发射信号分为声发射初始沉寂阶段、稳定增长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非稳定变化阶段;条带煤柱完全破坏失稳前有明显的声发射前兆信号,可将声发射信号的平静期看作煤柱失稳破坏的前兆判据;坚硬顶底板岩层等效施加给煤柱的压应力限制了煤岩交界面的失稳破坏,导致煤体内声发射定位事件向中部集中,声发射事件定位技术可以定性分析煤柱的渐进破坏失稳过程,能够研究不同岩性顶底板下煤柱声发射事件的分布规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岩性顶底板下条带煤柱的塑性区、垂直应力和水平位移演化规律,模拟表明:顶底板岩层的强度越小,煤柱塑性区扩展越大,承受的最大应力越大,应力峰值出现部位越靠向煤柱边缘,条带煤柱的水平位移量也逐渐增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X^2=8.07,P=0.018
工业的转型升级,依靠现有的设备只能做有限任务,但是可以靠挖掘现有生产制造企业的潜能,特别是提高效率完成更多升级。
滨州市工业结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通过组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结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近年
本文论述了在新形势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及其学习效果评估。经过一年的教学,从学生的上课反映、问卷调查及期末测试等都显示了以建构主义为指导
N,N’-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即常见除草剂“百草枯”的主要成分,是最早被人类所熟知和研究的紫精化合物(N,N’-二取代-4,4’-联吡啶阳离子盐),因还原态呈紫色被命名为紫精(Viologen)。拥有独特的缺电子结构和两种还原态形式,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如加热、光照和电压等刺激下发生可逆氧化还原反应,伴随颜色变化。因此,紫精化合物不仅在电致、光致、压致变色等变色功能材料研究中备受瞩目,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胃癌患者106例,术前经MSCT 3期增强扫描分期,对比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结果
民间文化中有不少与鼠有关的内容,其中"老鼠嫁女"的故事在民间的年画、剪纸和传说中多有表现。本文从这一主题产生的根源——"鼠害"对古代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民间文
针对城市雨水管网优化问题,为了提升管网改建后的综合效益,考虑将管网建设经济性、排涝有效性和积涝风险性共同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SWMM和PSO-GA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极小
一、全县柑桔生产的基本情况。蒲江县自古以来就有栽种水果的习惯,农户喜欢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山坡路旁栽种水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蒲江县遵照党中央、国务院
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实践出真知。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