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政治,官员是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及执行者。而地方官作为“亲民官”,是朝廷派出管理地方的官员,代表中央与百姓进行接触,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地方官是否恪尽职责关乎王朝的稳定和政治的清明。为澄清吏治,使地方政务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明政府对地方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地方官到任制度便是其重要内容。官员到任制度最早可见于秦朝,《秦律》以法律形式对地方官员的到任进行约束。两汉时期,有关地方官员到任的规定相对于前代愈加成熟。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官员到任制度的不断完善。宋元时期,对官员到任前后的规定更加详细。明代地方官员到任制度在继承宋元地方官到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相比于前代,明政府对地方官到任的规定更加完善且严密,地方官在授职到就职的过程中都要在中央政府既定的模式下进行。地方官按时到任是实现新旧官员权力交接的重要保证。明廷为保证地方权力顺利交接,严格官员赴任及到任时间,并制定了违限官员的惩罚措施。同时,明政府对地方官在到任途中如遇到的不可抗力因素也进行考虑,并在时间上给予一定宽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明代统治者对地方官的人文关怀。明代地方官员从授官到任职,大致按照既定的到任程序和仪式进行。到任前,地方官要按规定领凭启程赴任,到任后,官员要遵循仪制和当地旧规进行入城斋戒、祭祀和交接。到任官员通过完成到任程序,在向外界宣示其任职的神圣性及合法性的同时,增加了官员就职的仪式感和责任感。此外,明代地方官到任后需尽快了解地区事务并处理政务,从而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明代地方官到任工作以明太祖所颁定的《授职到任须知》为标准,大致涵盖了地方的社会管理、行政管理、财政管理等三方面内容,《到任须知》作为地方官处理政务的施政指南,能够帮助官员尽快上手处理地方事务。地方官是维系地方稳定,确保国家政令下达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尤为重要。一方面,规范地方官员到任制度,能够保证官员交接,提高行政效率,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同时,还能够规范官员自身行为,提升官员的责任意识。最后,明代地方官员到任制度,为清代所承袭,对清代到任制度的创建有着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