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同环境中嗜酸浸矿细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ongyu203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括32个中国的Acidithiobacillus spp.野生菌株、3个参比菌株以及GenBank数据库中搜索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其它相关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转录间隔序列(ISR)构建进化树。所有的Acidithiobacillus spp.菌株被划分为三个系统学大群(Cluster)、8个系统学组(Group)。研究表明,ISR序列的差异是种特异的,即每个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8个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菌株的间隔序列大小在451~465bp之间,22个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菌株大小在440~456bp之间,唯一的例外是菌株BY-3,间隔序列大小仅有434bp。未鉴定到种水平的5个Acidithiobacillus菌株,具有明显不同的间隔序列,其中DBS-2、TSK-3间隔序列最小只有413和416bp,菌株YP-5、FY-2、DBS-4间隔序列都为421bp。同一个种内,菌株之间间隔序列(ISR)大小差异不超过3%。在种内序列之间的相似性明显高于种之间菌株的相似性系数,不同种的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在60.49%~84.71%,A.thiooxidans和A.ferrooxidans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在86.71~99.56%、92.36%~100%。在所有的Acidithiobacillus spp.菌株的ISR序列中,序列最主要的差异,包括长度、组成差异,主要集中在ISRc区。A.ferrooxidans被归属于三个不同的系统学组,其中中国分离的20个A.ferrooxidans菌株分别被归属于Group1和Group2。研究表明,三个不同的系统学组菌株拥有明显不同大小的ISR序列,分别为440~441bp(Group1)、448~456bp(Group2)、452~456bp(Group3)。菌株ATCC23270T、SSP、ATCC33020分别作为三个系统学组的代表菌株,序列比较显示三个A.ferrooxidans系统学组的菌株有很显著的序列差异。遗憾的是所分离的20个A.ferrooxidans菌株中,没有隶属于系统学Group3的菌株。很可能每个系统学组代表了不同的亚种(subspecies)或者不同的种(species)。此外,对A.ferrooxidans来说,依据表型特征的生理学分群与依据RAPD、rep-PCR、ARDREA综合的分子遗传分型、以及依据16r RNA基因序列和转录间隔序列(ISR)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5个生理学组之中,生理学组GroupA和B共同构成了基因组型(genotypic)Group Ia,这个组的菌株在温度40℃或者pH1.3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或者生长的很差,而且氧化硫单质的能力很差,相对不耐酸,最低生长pH值为1.5;而生理学组(physiological)Group C、D、E分别对应于基因组型Ib、Ic、Id,其中Group C的菌株能够在温度40℃或者pH 1.3的条件下生长,而且氧化单质硫的速度较快;菌株BY-3 and DX-2和构成了生理学组Group D、E,前者不仅可在40℃生长,而且可在pH 1.2生长,后者虽然也可以在40℃生长,但在pH 1.3时不能生长。同样发现,A.ferrooxidans的生理学分组与16SrRNA基因的系统学研究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属于生理学组Group C、D、E的菌株大多被划入系统学组Group 1中,而生理学组GroupA、B的菌株归属于系统学组Group 2。一个例外就是,A.ferrooxidans strains HNQ和TGS属于生理学组Group C,却在遗传分型中归属于Group Ia。五个未鉴定到种的菌株中,Acidithiobacillus DBS-2,TSK-3构成了系统学Group8,DBS-4、FY-2、YP-5构成了另一个组(Group7)。大小明显不同的间隔序列(ISR)及表型特征的差异,说明这五个菌株很可能代表着与A.ferrooxidans和A.thiooxidans进化关系稍远的Acidithiobacillus属的两个新种,或者组成一个不同的新属。
其他文献
物理学中的热传导、化学反应中的物质浓度变化、生物学中的物种入侵过程等众多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导出反应扩散方程,它是一类典型的半线性抛物型方程.对具有自由边界的反应扩散方程的研究是反应扩散方程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着眼于具有自由边界的反应扩散方程在种群生态学(包括流行病学)方面的理论应用,试图利用相关先行工作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对由入侵种群和原生种群构成的两相似种群L-V竞争系统、具有径向对称性的高
Bi2Sr2CaCu2Ox(Bi-2212)是唯一可制成圆线且在低温高场下具有高载流性能的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也是超强磁场磁体的首选材料之一。Bi-2212线材制备技术已趋于成熟,但要真正实现线材的工程应用,必须进一步提高线材的综合性能,特别是临界电流密度(Jc)。目前Bi-2212线材均采用粉末装管法(PIT)制备,要提高线材的Jc,我们需改善超导晶粒之间的连接性和线材的磁通钉扎性能,从工艺上需优
链霉菌因其种类多样,分布广泛和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成为天然产物重要资源库,其产生的结构新颖多样、生物活性显著的化合物是新药开发中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发掘链霉菌资源,从中发现新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以一株动物粪便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两株地衣链霉菌Streptomycesgramineus 和Streptomycespratensis 以及一株土壤链霉菌 Stre
本论文利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动力学组建立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COLTRIMS),系统地研究了17.5keV/u到75keV/u He2+-Ar原子碰撞电荷转移机制,以及转移电离过程电子出射机制。我们获得了单、双电子俘获过程中反冲离子纵向和横向动量分布,T1I1过程出射电子的单重、双重微分截面(SDCS、DDCS),电子在散射平面内外的分布以及靶激发相关的反冲离子纵向动量分布。此外,还获得
近几年来,量子剪裁发光材料由于在无汞荧光灯、等离子平板显示(PDP)以及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潜在应用而备受关注。众所周知,到目前为止可见光量子剪裁研究中的首选基质仍为氟化物,然而氟化物不稳定,氟化物基质在真空紫外(VUV)区域的吸收弱,能量传递效率低,限制了荧光材料在实际中的应用。而含氧酸盐体系因其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直是真空紫外(VUV)及紫外(UV)用荧光粉研究中的优秀基质材料。本论文选择含氧酸盐
基于量子干涉的各类物理效应的发现与应用是量子光学最令人瞩目的进展,如果能以量化描述方式将量子干涉描述出来,这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难以捉摸的量子效应,更有利于我们有效地控制这些效应。同时由于几何相位在量子计算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被忽略很久的几率波函数中的相位问题又重新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因此量子态的测量作为一个基本问题又引起了我们的重视。本文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首先研究了由高斯脉冲场所制备的量子体系。当以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α,β-不饱和烯烃或芳基硅烷参与的偶联反应。此外,研究了硼促进的醚交换反应。内容如下:1.钯催化的(杂)环烷基碘代物和α,β-不饱和烯烃的还原Heck反应开发了钯催化的(杂)环烷基碘代物和α,β-不饱和烯烃的还原Heck反应。以(杂)环烷基碘代物为反应底物,1.5当量α,β-不饱和烯烃为偶联试剂,10 mol%Pd(OAc)2为催化剂,20 mol%Dppf(1,1’-双(二苯基膦
背景和目的: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细胞的不可控增殖是其典型病理特征。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一方面通过干扰正常的造血可引起多系正常血细胞减少,另一方面还可以浸润到多种组织以及器官进而影响其生理功能。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成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之一,其发病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在数周内死亡。目前认为,AML的病理原因主要为
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大多数的电网都出现了高峰期供电不足、低谷期供电过剩的局面。而蓄冷空调系统的提出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技术在电力负荷低谷期开启制冷机,并将产生的冷量储存起来,在用电负荷高峰期将蓄存的冷量输送到用户端,这样便降低了电力负荷高峰期的制冷空调系统的电力消耗,缓解了电网紧张的局面。此外,在蓄冷空调系统中,将冷量输送到用户端时可以采用二次载冷剂,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制冷系统中的传
在压水堆大破口失水事故中,为防止堆芯裸露燃料元件过热烧毁,需要向堆芯注入应急冷却水快速淹没堆芯。堆芯再淹没过程中,由于包壳表面温度过高,在冷却水与包壳之间会形成气膜,发生膜态沸腾换热。当包壳表面温度降至最小膜态沸腾温度以下时,冷却水才能再湿润高温表面进入过渡沸腾,从而显著提升换热能力。冷却水湿润高温表面的现象,决定了燃料棒表面的骤冷速率。在骤冷前沿下游的蒸汽冷却区域,夹带在蒸汽中的液滴撞击包壳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