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12月和1991年6月,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继成立,我国证券市场正式形成,作为一个新兴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的成就。但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学术界对于证券市场泡沫问题一直有较大的争议。证券市场股票的价格从某种意义讲是泡沫的外在表现形式。自1991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多次剧烈波动,这使得泡沫问题的争论一直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适度的股市泡沫有利于促进投资与消费,从而在一定限度内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的股市泡沫不仅会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阻碍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由此可见,对证券市场泡沫的研究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以上原因,本文基于我国1990年以来的证券市场发展实践,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证券市场泡沫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第1、2章)为导言及文献综述。这部分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系统回顾了有关证券市场泡沫研究的前沿理论和实证方法,对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予以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当前理论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同时从已有研究中获得启发和灵感,使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更为充实。第二部分(第3、4章)为泡沫历史事件回顾和常用指标的国际间比较。这部分内容在本文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历史上著名泡沫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说明泡沫不仅是证券市场自身问题,同时更是关系到企业、投资者、金融系统和整个宏观经济的大问题,并进一步分析总结了这些泡沫事件经验和教训。通用指标的国际间比较主要是考察我国与国外证券市场的投资环境区别。这两章一个是纵向的历史性回顾,一个是横向的市场间比较。将纵向回顾和横向比较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导致泡沫事件的经济原因和市场原因。第三部分(第5、6、7、8章)在总结各类泡沫检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分别利用方差界限泡沫检验、持续期泡沫检验、GMM检验和VAR检验等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对我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进行检验,并将货币供应量、GDP、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用于本文的泡沫检验。力争从多角度验证我国股市泡沫情况。将这些变量引进我们的检验模型,主要理由为:股市泡沫的形成不仅仅是股市自身运行的结果,它往往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有很大关联。我们在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泡沫检验时,发现采用自回归方差界限检验模型、理性预期检验模型、持续期依赖性检验模型、基于GMM正交特性的Wald检验模型都验证了我国股市存在泡沫。第四部分(第9、10章)主要针对我国证券市场具体情况分析泡沫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分析,笔者认为,造成我国证券市场泡沫现象的原因有来自政府的、企业的和投资机构的道德风险;也有我国证券市场有关发行、交易制度的原因;也有来自于我国金融体制缺陷的原因。此外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人为的将市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直接导致股票市场供给不足,使投机理念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证券市场泡沫长期存在,难以有效控制和压缩。为防止泡沫失控,本文建议应从几方面着手:货币政策制定者应关注和调控证券市场价格;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应高度独立,避免承担多重责任;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此外,解决股权分置、强化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避免信息的过度不均衡等措施均是控制泡沫有效手段。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创新:首先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泡沫进行检验,其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国内还是首次。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例如泡沫乘数以及计算公式等。其次是首次从泡沫这个角度对证券市场和宏观经济之间相互影响进行定量研究,不同于以往国内大多数文献,没有深入定量研究在我国特定的经济环境中证券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本文将证券市场泡沫和宏观经济变量作为研究对象,为管理层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最后是本文在研究泡沫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时使用VAR和GMM分析方法,在国内尚未发现使用。这些研究方法有效地将宏观经济变量与证券市场泡沫联系起来,一方面检验了在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是否存在泡沫,另一方面也阐述了泡沫是否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