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免耕麦茬田苗前与苗后两种除草方式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直立麦茬既可改变麦茬附近的微气候,同时也影响到除草剂在麦茬和地表的沉积。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试验分析不同高度麦茬环境喷洒药液在麦茬行内地面上的沉积规律,探讨影响喷洒效果有关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整个研究工作包括不同高度麦茬环境微气候特征分析、不同高度麦茬对可产生不同雾滴单喷头喷洒药液的影响、在喷洒药液总量相同的情况下喷雾器喷杆运动速度对喷洒药液在麦茬行地面沉积的影响、喷杆在相同的高度时喷头雾滴大小对喷洒药液在麦茬行地面沉积和麦茬沉积的规律、喷洒除草剂在不同的兑水量时喷洒药液在地面和麦茬的沉积规律、在喷洒药液量相同的情况下,当使用喷雾器的喷杆高度不同时喷洒药液在地面的沉积规律、不同形态的杂草放置在麦茬环境内的着药规律、不同高度麦茬情况下杂草对除草剂的剂量反应规律等八个方面。 本项研究的主要创新之一在于探明了不同高度麦茬田除草剂在不同喷洒方法下的空间分布规律,阐明了免耕麦茬对苗前与苗后喷洒除草剂的影响规律,为除草剂的合理喷洒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很好地适应于我国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的同时,它也可适应于一年一熟的小麦免耕连作区的除草剂喷洒。 以苗前除草提高药液在地表分布的均匀性和减少麦茬上的沉积是该项研究的基本依据;而对于苗后除草则是以增加杂草植株的着药量为标准,力求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论文提出了对各项喷洒效果的衡量方法及评定模型,综合分析了实际生产中影响除草剂喷洒各种因子的影响效果。 免耕麦茬田与没有麦茬的裸地相比,麦茬是影响除草剂喷洒效果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分析不同麦茬高度的微气候入手,探讨了喷杆运动速度、喷杆的高度、雾滴大小、除草剂兑水量不同时喷洒药液在地面及麦茬上的沉积规律:研究了单个喷头运动时喷头置于麦茬行不同的位置时喷洒药液在地面的沉积以及麦茬对其的影响:苗后除草探讨了不同形态的杂草置于麦茬行内,采用不同喷头喷洒时的着药规律以及杂草对除草剂剂量的反应规律。 通过理论分析与田间实验得出了不同麦茬高度下风速与高度的理论模型,得出摩擦速度与空气气动阻力的理论关系,研究了不同麦茬高度情况下空气的热稳定情况。通过对喷洒雾滴的形成与运动分析找出了影响除草剂喷洒的关键因子。研究得出了喷洒药液各种条件下在麦茬行间地面的沉积规律,得出了不同形态杂草在麦茬行内的着药规律及杂草对除草剂剂量的反应模型,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大雾滴喷洒除草剂时,喷洒雾滴可以较好地穿过直立的麦茬而到达欲喷洒的麦茬行地面上。小雾滴喷洒可以增加地面喷洒药液沉积的均匀性。在有麦茬存在的麦茬田喷洒除草剂时,应尽量降低喷杆的高度,从而可减少麦对喷洒药液的影响。在高麦茬田喷洒除草剂时,应适当增加喷洒除草剂的兑水量,而在没有麦茬和低麦茬的情况下,可以减少除草剂的兑水量,从而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对土壤的压实。苗后使用除草剂应根据所喷洒除草剂的品种,选择合理的喷洒喷头。在除草剂药效的发挥与喷洒雾滴的大小没有关系的情况下,控制稗草应使用小雾滴喷头,而对于低麦茬环境则应尽量使用大雾滴喷头。在高低麦茬环境中若杂草的群落是以马唐杂草为主,则可视喷洒环境选择合适的相应喷头。在不同高度的麦茬环境中,苗后防除双子叶杂草,应使用大雾滴喷头。在免耕麦茬田的主要杂草为藜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量的除草剂推荐标准。免耕麦茬田的主要杂草为稗草的情况下,在低麦茬田应使用小雾滴喷头;而在高麦茬田则可使用大雾滴喷头。免耕麦茬田的主要杂草为狗尾草的情况下,应根据杂草的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剂量和喷洒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