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越来越多的药物(包括中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对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其中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肝脏损害,临床即可表现为急性肝损伤,也可表现为慢性肝损伤,甚至肝硬化,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肝脏疾病并存。约占所有药物损害病例的10%-15%,发生率仅次于皮肤黏膜损害和药物热。占所有肝病的2%-5%,爆发性肝衰竭的15%-30%。西方国家由药物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约占全部肝功能衰竭患者的10%-52%,病死率约为11.9%。我国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证据,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多中心调查。已知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包括中草药达千余种。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收集浙医一院感染科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因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尿葡萄糖二酸及停药后的病程特点等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观察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伤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等。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中草药(55.3%)、抗结核药(13.2%)、抗肿瘤药(7.9%)、抗感染药(7.9%)、降脂药(5.3%)、保健品(5.3%)、解热镇痛药(2.6%)、抗甲状腺药物(2.6%)等,89.5%的病例出现在服药2月内,三种类型即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及混合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各占总病例数的39.5%、26.3%及34.2%。重型肝损伤占13.2%,其中2例为胆汁淤积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为肝细胞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2例为混合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结论:中草药和抗结核药是导致我院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胆汁淤积性药物性肝损伤及混合性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病理类型较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