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近年来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2000年9月,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世界各国领导人就消除贫穷、饥饿、疾病、文盲、环境恶化和对妇女的歧视,商定了一套有时限的目标和指标,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为摆脱贫困付出行动。自2014年以来,印度的经济增长迅速,GDP增速已连续两年超过了中国,脱贫工作也在持续进行,按世界银行“一天一美元”的贫困标准来衡量,2014年印度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44%,并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印度独立初期,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温饱问题难以解决,经过70年的发展,印度的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农村贫困问题得到缓和。印度作为较贫困的人口大国,独立后通过实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第二次绿色革命”等措施,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并且个别行业如IT业名列世界各国前茅,其经济发展路径值得研究和学习。但是,印度在农村反贫困工作中也存在着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扶贫措施不得力、土地改革不彻底等问题。因此在分析印度农村贫困时既要看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困程度的缓和,也要看到个别政府措施执行力不够导致的问题遗留,这样才能得到最全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减贫事业提供帮助。本文着重以马克思贫困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分析法、矛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对印度农村的贫困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印度农村贫困的研究背景,据此提出研究印度农村贫困的必要性,强调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便于为中国的减贫事业提供帮助,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据。其次,本文详细介绍了贫困的内涵、外延、分类等内容,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贫困的理论成果,为下文研究印度农村的贫困作铺垫。随后,引出印度农村贫困的现状,即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迅速,贫困问题得到缓解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印度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的缓解离不开政府采取的扶贫政策,从开始设法解决印度人民的温饱问题而实行的“绿色革命”,到之后为了增强国力、减少贫困而实行的种种措施,使得印度经济发展迈入了新台阶,详细描述印度政府实施的减贫措施和减贫成效,有利于更详细全面地了解印度的具体情况,从其经济发展和减贫路径中汲取力量。最后得出研究印度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即对中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中国与印度的“龙象之争”由来已久,印度与中国都是贫困的人口大国,独立后经济基础薄弱,具有相似性,尽管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优于印度,也提前完成了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但是印度近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减贫成果也不容小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国也要合理利用印度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