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强调以人性、文化和多元价值等为特征的宽容性和开放性创作思维。历史街区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者、后现代文化、消费、生活等人文要素以及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是街区复杂的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人们的文化、消费和审美等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致使历史街区的旅游空间组织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出于历史街区保护的必要性和城市发展的必然性,需要对历史街区旅游空间进行符合后现代需求的改造。本文将微观尺度的空间分析方法运用到历史街区的研究中,运用ArcGIS空间分析、SPSS探索性因子分析、AMOS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以苏州平江路和山塘街为例,通过对文化空间、休闲空间和景观空间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成功经验,提出既延续地方文脉、保存地域特征,又符合游客消费需求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为我国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历史街区旅游空间组织优化提升提供借鉴,同时丰富和发展旅游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内容。研究重点探讨了苏州不同历史街区旅游发展空间特征、后现代主义理念下旅游者对不同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的响应、后现代理念下历史街区旅游空间演变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历史街区旅游空间组织创新型模式的构建。研究发现:(1)后现代主义背景下历史街区旅游空间可分为文化空间、休闲空间和景观空间。通过对文化空间中的传统历史文化空间、现代多元文化空间;休闲空间中的从店铺规模、业态空间、休憩空间、边缘空间、节点空间和符号空间;景观空间中的景观组合、河街布局和建筑立面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平江路的成功经验。(2)“历史信息传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业态分布及类型”、“消费需求”、“街道布局及功能”和“景观及空间意象”6个维度均对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支持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在平江路和山塘街产生差异。(3)后现代旅游需求影响下平江路和山塘街旅游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山塘街旅游空间功能由观光转向休闲,平江路休闲空间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4)历史街区旅游空间组织模型是建立在三元空间融合的基础之上。在文化空间上,通过传统文化的高雅与通俗互动、现代文化的多元与创意融入以及表现形式的动态化和生活化并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的文化空间构建;在休闲空间上,从店铺规模、业态空间、休憩空间、边缘空间、节点空间和符号空间等方面迎合后现代特征打造休闲体验氛围,构建休闲型空间;在景观空间上,充分利用历史街区特色景观元素和生活场景,通过建筑里面的精致装饰和元素的多元化组合达到日常化审美的意境,形成历史街区区别于其他空间的空间意象,实现历史街区的特色化发展。(5)综合运用“文化化”、“体验化”、“休闲化”、“创意化”、“人性化”、“精致化”、“生活化”和“特色化”等“八化”创新路径实现历史街区旅游空间组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