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纳米材料的高储能密度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naya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薄膜电容器作为基础电子元件,已经发展成为电动汽车、智能电网调频、脉冲功率系统、先进电磁武器等领域的重要储能器件。与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相比,聚合物薄膜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率快、成本低、质量轻等优点,作为一种颇具潜力的储能技术而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随着微电子、电力、能源系统的快速发展,聚合物薄膜电容器的性能呈现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储能密度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效储能需求。2)热稳定性较差,温度升高会造成充放电效率及储能密度的急剧下降。因此,研究高储能密度的耐高温聚合物薄膜材料已经成为储能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硕士论文以耐高温聚合物-聚酰亚胺(PI)为基体,以水滑石(LDH)二维纳米片为填料,系统研究了LDH二维纳米片对于钛酸钡/聚酰亚胺、石墨烯/聚酰亚胺等纳米复合材料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结果如下:1. 聚酰亚胺/水滑石复合材料:我们将LDH二维纳米片作为PI填料,研究发现,随着PI基体中LDH二维纳米片含量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有所增加,而击穿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水滑石添加含量为1%时,此时的复合材料薄膜的击穿强度和介电常数与纯的聚酰亚胺薄膜相比都增加了,因此水滑石添加含量为1%时的复合材料薄膜的储能密度得到提高。这表明LDH二维纳米片可以通过改善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介电常数而提高储能性能。2. 聚酰亚胺/钛酸钡/水滑石复合材料:在PI/Ba Ti O3复合材料中增加LDH二维纳米片,所形成的三元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均有较大提高。与仅加入20%的钛酸钡相比,在聚酰亚胺中同时加入20%钛酸钡和1%的水滑石时,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分别提高了12.4%和14.6%。这可能是由于增加了LDH纳米片后改善了钛酸钡在基体中团聚的现象,有利于钛酸钡的更好分散,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击穿强度。3. 聚酰亚胺/氧化石墨烯@水滑石复合材料:以一定比例将LDH纳米片和氧化石墨烯(GO)形成静电自组装体,并以此为填料加入到聚酰亚胺基体中。结果发现与PI/GO相比,PI/GO@LDH三元复合材料的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均有大幅提高。同样是加入1%的氧化石墨烯,在PI中加入GO@LDH自组装体与仅加入GO相比,其击穿强度和储能密度分别达到196 k V/mm、1.09 J/cm3,分别提高了113%和206%。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交通拥挤、人为造成的交通事故频发,已成为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重大阻碍。智能汽车由于具有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减少驾驶失误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该领
近年来,国内关于重金属的污染事件频发,日益严重的地表水重金属污染对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重金属具有极端毒性和不可生物降解的特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老龄人口急剧增加,目前的养老资源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相较于老年人的医疗、养生方面的发展,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很少受到关注,也鲜有针
殉爆是不敏感弹药安全评估试验之一,引信作为武器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满足不敏感弹药的要求,这就要求引信必须满足殉爆试验安全。同时,无论是勤务还是战备期间,都会遇见一些特殊环境因素,造成引信环境应力超载的状况,导致其可能发生殉爆,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引信传爆序列殉爆反应特性研究成为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开展在冲击波、破片、冲击波-破片联合模式作用下引信传爆序列殉爆反应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详细
目前,有机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许多的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处理范围广,不引入其他物质,处理彻底等。但光催化氧化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
人工制造的超材料由于具备自然材料和化学合成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电磁优势,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而太赫兹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EIT)效应可以在宽带吸收背景
由于目前化石能源越来越紧俏,工业上对电能的质量和回馈有了更新的要求,其中电力变换器成为电力行业中备受关注的焦点。市面上多见的传统电力变换器件如二极管,门极关断晶闸
面临经济“三期叠加”大环境,下行压力增大,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规模扩张,资产支持证券为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提供市场化渠道,是重要创新产品之一。2016年以来,中国市场共计发
麻醉深度取决于血液中麻醉剂的浓度,因此监测麻醉剂的血药浓度对保证病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丙泊酚是一种静脉麻醉剂,临床使用比例高达70%。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手段实时监测
许多研究表明基底的性质对薄膜的生长机理,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有着重要影响。在固体基底表面沉积的金属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已经被广泛研究。从1996以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