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结构形成机理研究及实验验证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hai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终端产品具有高集成、低能耗、高速度等特点,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对器件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SOI(Silicon-on-Insulator)器件比原有的体硅器件电学性能好、抗干扰性能好、运行速度快且集成密度高。SON(Silicon-on-Nothing)结构是指硅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形成于空腔上的单晶硅膜,与SOI器件结构相比,SON结构的电学性能更好并且散热性能良好,目前制备SON结构的技术尚不完善,诸多工艺参数无法确定,因此本文针对SON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并进行实验验证。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SON结构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研究。从自由能变化导致表面形态演变的角度对硅片表面的原子扩散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假设表面扩散是唯一的物质输运机制,根据能斯特-爱因斯坦关系和玻尔兹曼分布,建立描述硅原子沿表面法向的移动速度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2)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SON结构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使用COMSOL软件中的“水平集”和“一般形式偏微分方程”模块模拟在高温真空环境下SON结构的形成过程,结合仿真结果分析规律和非规律沟槽的尺寸布置与SON结构特征尺寸之间的关系、初始沟槽尺寸与SON结构中的台阶厚度之间的关系,讨论在硅基体中形成多层空腔的可行性以及SON结构形成过程的温度相关性。仿真结果表明,SON结构中的硅膜厚度Tson随着沟槽深宽比的增大、相邻沟槽间距的增大和沟槽宽度的减小而增大,空洞层厚度Tp随着沟槽深宽比的增大、相邻沟槽间距的减小和沟槽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台阶厚度Tstep随着沟槽宽度的增大、深宽比的增大和相邻沟槽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当沟槽深宽比超过极限值时,能够在硅基体中形成多层空腔结构;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沟槽结构演变得更快。利用Lammps仿真软件,采用硅的S-W势函数对高温环境下硅沟槽的形态演变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原子跨垒扩散、晶粒成核生长和晶界迁移等理论,对SON结构形成过程各阶段的原子迁移现象进行理论分析。(3)SON结构的实验制备和结果分析。采用Auto CAD软件完成SON结构掩膜版的版图设计与绘制,通过光刻加工和刻蚀,基于MSTS(Micr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silicon)技术在高温真空的环境下退火制备SON结构。得到SON结构形成过程中断面和上表面的SEM图,并测得SON结构中硅膜和真空腔的厚度。从宏观和微观上对硅沟槽表面的形态演变进行了模拟,将实验制得的SON结构的特征尺寸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原子扩散理论对SON结构形成机理解释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气动技术是一种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传递能量和信号的工程技术。气缸作为气动系统中最常见的执行机构,摩擦力会导致气缸性能严重下降,给气动系统带来安全问题。综合气缸发展,无摩擦气缸已经成为气缸研究的新方向。本课题将低摩擦气缸与气浮轴承结合,利用静压气浮原理降低摩擦力,使其能够应用于高精度的输出力响应控制场合。以静压气浮原理为基础,对气浮式无摩擦气缸展开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新型双作用气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国对空间的探索愈演愈烈。空间碎片对航天器的威胁、间谍卫星对领土的窥探和天基武器的应用等潜在威胁对空间成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天基目标的成像识别主要由空间成像光学系统实现。传统空间成像光学系统使用可见光作为工作谱段,在空间目标成像方面存在不足,对于某些特种材料的目标可能出现观测不足的情况,且在夜晚时段无法实现观测成像,即便对于清晰成像的目标也可能因为形状普遍,难以辨认
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凭借其高效率、高精度、高适应性等特点,在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高性能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相关技术一直被国外设备制造商封锁,国内在该领域缺乏相应的设计方法与经验,导致国产同类产品存在着结构设计不合理、强度不足或过高、加工工艺落后等问题。因此,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不仅能加快我国激光加工装备和产业的发展,更能保持中国制造业
经典的微积分理论对于研究光滑的规则的函数是很好的工具,而那些不光滑不规则的函数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函数在以前认为是不值得被研究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对于不光滑和不规则的函数可以而且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数学描述及性质探究,因此分形插值函数应运而生.近年来分形插值理论在函数构造、维数计算以及性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好的结果,但是分形插值函数由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大部分不规
金属塑料复合板材同时具有金属和塑料的优点,是一种具有高强度、抗冲击、耐磨损等性能的复合材料,能在特殊工况条件使用,应用前景十分广泛。本文通过对金属塑料复合板材的塑料流变学和摩擦磨损进行理论分析,以摩擦磨损性能为目标,通过对金属塑料复合板材压制成型,并对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得到了摩擦磨损性能优越的金属塑料复合板材。本文的主要研究总结如下:(1)通过对摩擦磨损的物理理论和化学理论的分析,确定将聚
形状记忆合金是目前智能材料的典型代表,增材制造则被誉为21世纪具有颠覆性的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制备形状记忆合金及其构件,在“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维度,成为智能材料制备领域中极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研究主题。然而,采用增材制造制备形状记忆合金时,会造成合金较为严重的记忆功能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微纳粉芯丝材作为增材制造记忆合金用材,发挥高沸点外皮包覆低沸点粉芯进而降低合金元素烧
本文主要聚焦于碳材料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光热利用。纳米流体的基液为去离子水,纳米材料分别为氧化石墨烯(GO)和MXene Ti3C2。GO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亲水性和分散性,而MXene Ti3C2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优异、吸光性强和亲水性好等优点。两种纳米流体均采用“两步法”制备,通过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光吸收性能,并设计了正向和反向辐照两种光热实验对上述纳米流体的光热转化性能进行
控制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已成为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如何快捷、有效、高灵敏地从农产品中检测农药残留,是保证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有的检测技术方法存在检测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以及检测精度不高等不足。太赫兹光谱因具有穿透性、安全性以及指纹峰唯一等特征,在物质鉴别领域有独特优势。本文将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研究了太赫兹超材料器件的设计,并分析了其性能和传感机理。在此基础上,
钢板仓是一种在农业、工业等领域被大量使用,常用作粒状、粉状、液体等物料储藏的立式仓储容器。螺旋式钢板仓具有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好、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是如今最先进的一类钢板仓。目前国内普遍使用80年代从德国引进仿制的40型螺旋式钢板仓成形设备,可加工最大钢板厚度为4mm、最大直径30m、高度16m的螺旋式钢板仓。为了突破该技术瓶颈,本文根据其生产技术要求,完善了成形工艺,并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
水分是限制河北平原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集约化生产所用灌溉水主要为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为维持较高产量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对不同限水灌溉处理小麦耗水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李庄村(36°86’N,115°02’E,平均海拔39.6 m)进行。选用济麦22(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