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缺陷和货币主义所不能解释的通货膨胀现象,引入价格水平的财政决定观点(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简称FTPL理论)。FTPL理论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在前瞻性预期的基础上,将价格水平作为调整政府跨期约束成立的变量,当前的价格水平取决于财政盈余的现值和政府债务的价值之比。它为价格水平的决定提供了财政方面的视角,为理解和治理通货膨胀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FTPL理论分为两个角度探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胀现象与财政政策的关系。首先,从政策搭配的角度,通过梳理改革开放后我国五次经济周期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得到财政政策具有主动性和逆周期性的特点。然后,从区制转换的角度,通过检验是李嘉图制度还是非李嘉图制度分析在价格水平的决定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起的作用。在实证方面,本文在政府预算等式的基础上,基于Canzoneri-Cumby & Diba(2001,简称CCD)的方法,检验财政盈余和政府债务的关系。首先根据我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建立MS-VAR模型即马克洛夫区制转换模型识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转换,利用1981年-2014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脉冲响应关系得到我国存在两个政策区制,非李嘉图制和李嘉图制。然后针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和李嘉图政策识别产生的问题,为了保证检验的稳健性,对2009年-2015年的月度数据进行了检验。用HP滤波方法将财政盈余分为周期性盈余和结构性盈余,通过建立三变量的VAR模型,检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价格水平决定机制的特点。本文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存在政策区制转换在1982年-2003年以及2009年-2014年属于李嘉图区制,价格水平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我国在2004年-2008年属于非李嘉图区制,价格水平主要由财政政策决定。第二,后危机时期我国价格水平决定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虽然我国在后危机时代政策表现为李嘉图制度,满足PVBC等式,但是也要看到财政政策在通胀中发挥的作用。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从主动财政政策和被动货币政策搭配的体制转向主动货币政策和被动财政政策的搭配,在政策约束的框架下保持政策的持续性。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来说,逐步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完善利率市场化进程,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加顺畅。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加强政府预算管理和债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