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逐渐深入及其视域的扩展,交往教学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对于有效交往教学问题的探讨,已成为当前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界最具前沿性和交叉性的课题之一。通过有效地交往教学,有利于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与弘扬、学生社会性的形成与人格的完善,有利于师生自我生命意义的延续和提升,也有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有效交往教学的研究,透视当前教学实践中的交往现状,提出有效交往教学的特征和标准,创建有效交往教学的策略体系,为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施交往教学提供借鉴。 本论文在借鉴大量以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力求与当前的教学活动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综合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及行动研究等方法,对有效交往教学的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做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 其中,第一部分为交往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即对交往教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是目前教学实践中交往现状透视。关键要正确认识当前教学实践中交往的现状,梳理交往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有效交往教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主要从交往的目的、主体、内容、方式、情境、结果等角度创建了有效交往教学的标准,为评估交往教学的成效提供了依据。第四部分为有效交往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最重要部分。主要从交往教学主体、内容、过程及情境、模式方法四个维度对有效交往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主体方面,着重从教师观念、教学风格、教师素质、心理策略等角度进行阐述;同时,论述学生交往的自主性、良好的心态、交往素质的培养等方面,避免主体间的异化交往。内容方面,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进行教学的内容,并根据其性质、特点等,进行师生、生生交往互动。过程及情境方面,师生、生生之间应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创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同时还应积极地调整、反馈,以体现交往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性。模式与方法方面,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交往教学模式与方法,做到优化组合、灵活应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教学效果。总之,这四个维度的研究,也正是本论文的重要结论,它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为使交往教学更加有效及提高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水平,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