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海洋权益不断受到挑衅和威胁,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等的矛盾争端日益加剧。在这样的宏观环境背景下,我国不仅要发展海洋经济,更要建设成为海上强国,这也正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海洋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具体表现形式,正以产业集聚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使其成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重要增长点;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海洋强国梦”的实现,需要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而只有在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协调互动前提下,才能既保障海洋经济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又能促使生态环境得到维护、资源配置加以优化。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耦合理论的角度研究入手,以产业集聚理论、生态环境理论、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曲线估计模型等,探讨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响应关系作用机制及其动态耦合关系,为实现两者协调、可持续、高效发展设计行之有效的路径,进一步为建设半岛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发展半岛海洋经济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具体内容安排上,论文首先梳理与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明确研究方向和重点;阐述了产业集聚理论、生态环境相关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界定了海洋产业、产业集聚及耦合的概念,揭示出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的内涵。其次,运用区位商数法从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个层面对海洋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测度;并综合运用SWOT分析模型和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海洋产业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以及涉海企业的发展质量及竞争力分析等。第三,从理论层面阐述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交互耦合作用机制,构建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及其动态耦合关系。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特点、海洋产业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以及影响两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提出推进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山东省是全国海洋资源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部分资源储量位居全国首位,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金融支持力度乏力等问题。(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集聚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耦合交互作用,其耦合协调状态虽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已初步趋于协调发展状态,但是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水平较低,仍处在初级协调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