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免疫系统的实体肿瘤[1]。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约90%的淋巴瘤都是NHL[1,2]。根据淋巴细胞起源的不同,NHL可以分为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大多数NHL为B细胞淋巴瘤,约占总数70%~85%。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其中最常见、异质性较大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复杂。通过基因芯片和免疫组化检测,可将DLBCL分为3种分子亚型:生发中心型(GCB)、活化B细胞样(ABC)以及第三型(暂时不能确定)[7,8],后两者又可称为非生发中心型(non-GCB)。目前虽然经过标准化R-CHOP治疗,有50%患者能够获得治愈,但是仍有40%的患者死于复发[3]。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mi RNA通常可作用于一个或多个信使RNA(m 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降解m RNA或在翻译水平抑制蛋白质合成,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mi RNA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过程中有关基因的表达,参与人类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调控,近年来研究发现,mi RNA的异常表达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7-9],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mi RNA已成为现阶段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热点。【目的】采用miRNA芯片等方法检测并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miRNA表达谱,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 RNA,并进行Real-time PCR验证,预测可能与DLBCL发生发展有关的靶基因,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研究mi RNA在DLBCL调控中的作用,使之成为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潜在靶标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我们收集云南省多家医院2010年12月-2013年2月术后确诊为DLBCL的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0例作为肿瘤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RH)组织标本8例作为良性病变组,根据是否感染HIV,将DLBCL分为HIV-DLBCL组织标本6例和non-HIV-DLBCL组织标本4例,RH分为HIV-RH的组织标本4例和non-HIV-RH组织标本4例,通过mi RNA芯片杂交技术对上述各组(HIV-DLBCL vs non-HIV-DLBCL,HIV-RH vs non-HIV-RH,肿瘤组vs良性病变组)进行差异性mi RNA分析,由于mi RNA芯片分析的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影响,为了筛选出表达差异更为可靠的mi RNA,对三组结果取交集,得到在三组比较中同时具有差异性表达的mi 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对现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的差异表达的mi RNA进行验证,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部分mi RNA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Targetscan,Miranda和Mirbase)进行靶基因预测,取至少2个软件预测得到的基因作为靶基因,并结合Gene Ontology(GO)、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和相关文献报道分析靶基因的功能。【结果】1、肿瘤组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共筛选出119个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53个mi RNA表达上调,66个mi RNA表达下调。2、HIV-DLBCL组与HIV-RH组比较:共筛选出106个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58个mi RNA表达上调,48个mi RNA表达下调。3、non-HIV-DLBCL组与non-HIV-RH组比较:共筛选出58个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18个mi RNA表达上调,40个mi RNA表达下调。4、对上述三组结果取交集,得到10个交集mi RNA:其中5个mi RNA表达上调(mi R-3648,mi R-17-5p,mi R-20a-5p,mi R-106a-5p,mi R-3116),5个mi RNA表达下调(mi R-3691-5p,mi R-4489,mi R-4423-3p,mi R-10b-5p,let-7c-5p)。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DLBCL组中的mi R-17-5p、mi R-106a-5p和mi R-20a-5p显著上调;而mi R-10b-5p与let-7c-5p明显下调,与mi RNA芯片结果一致。6、mi R-17-5p和mi R-20a-5p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7、mi R-17-5p和mi R-20a-5p的表达水平与DLBCL的免疫表型、临床分期有关。GCB型DLBCL组织中mi R-20a-5p的表达量高于non-GCB型DLBCL(P=0.015)。Ⅲ、Ⅳ进展期,mi R-17-5p和mi R-20a-5p的相对表达量增高(P=0.041,P=0.043)。8、利用Targetscan,Miranda和Mirbase基因库及GO、Pathway软件分析,筛选出受mi R-17-5p和mi R-20a-5p的共同调控、与DLBCL发生发展相关的三条靶基因CHD5、TRIM3、PTEN。【结论】1、mi R-17-5p、mi R-106a-5p和mi R-20a-5p在DLBCL中表达上调,mi R-10b-5p与let-7c-5p在DLBCL中表达下调,与DLBCL的发生发展有关。2、mi R-17-5p和mi R-20a-5p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且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DLBCL中发挥着类似癌基因的功能;GCB型DLBCL中mi R-20a-5p的表达显著高于non-GCB型DLBCL,提示mi R-20a-5p可能与DLBCL生发中心形成有关。3、研究结果提示高表达的mi R-17-5p和mi R-20a-5p在DLBCL中发挥协同调控作用,可能通过抑制共同的靶基因CHD5、TRIM3、PTEN,促进DLBCL的进展过程,mi R-17-5p和mi R-20a-5p有可能作为DLBCL临床分期的分子标志物。4、本研究筛选出的DLBCL中差异表达的mi RNA及靶基因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成为DLBCL的治疗新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