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研究选择大黄、黄芩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效应成分酒制前后变化及其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比较研究角度,探讨酒制对药物的影响,进而为研究酒制炮制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1、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黄酒制前后8种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HederaODS-2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醋酸水(B),梯度洗脱0~5min,2%A;5~12min,10%A→15%A;12~20min,15%A→20%A;20~30min,20%A→22%A;30min~55min,22%A→68%A;55min~65min,68%A;65min~70min,68%A→80%A;70min~80min,80%A;80min~84min,80%A→2%A;84min~85min,2%A;检测波长为 254 nm;结果发现,大黄酒制后五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增加明显,而结合型蒽醌(番泻苷A和番泻苷B)作为大黄中致泻作用较强的成分,经酒制后含量降低。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酒制前后11种黄酮类成分(野黄芩苷、芹菜素-7-O-吡喃葡萄糖苷、黄苳苷、野黄芩素、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芹菜素、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mm×2.1mm;i.d.,1.7μm);流动相为0.01%甲酸水(A)-甲醇(B),梯度洗脱:0-3 min,15%-35%B;3-12 min,35%B;12-14 min,35%-50%B;14-28 min,50%B;28-28.5 min,50%-15%B;28.5-30min,15%B;检测波长为275nm;结果发现,黄芩酒制后苷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苷和芹菜素-7-O-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相对应的苷元类成分(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野黄芩素和芹菜素)及白杨素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3种蒽醌类成分含量的LC-MS法;色谱柱为kromsailC18柱(1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3mmol/L乙酸铵(75:25)等度洗脱;线性范围分别为 2.9-2900 ng/mL,24-24000 ng/mL,0.5-500 n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各组分和内标的平均回收率在(71.2-88.8)%之间,RSD≤11.7%;采用本法比较了灌胃给药大黄生品/酒制品提取物后3种蒽醌类成分在体内药动学的差异,结果发现,除大黄酸外,灌胃给药大黄生品和酒制品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药-时浓度曲线差异较大,其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大黄酸的药动学参数变化不大,其中半衰期T1/2,Cmax和AUC0-t均无显著性差异,达峰时间Tmax较生品组短。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苷,白杨素,芹菜素,汉黄芩素,野黄芩素,野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1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UPLC-MS/MS 法;色谱柱为 WatersACQUITYUPLCBEHC18 柱(1.7μm,2.1×100mm),保护柱为BEHC18柱(1.7μm,2.1×5mm);流动相为(A)0.1%甲酸水-(B)甲醇梯度洗脱,0-1min,35%-50%B;1-8min,50%-90%B;8-8.5min,90%-35%B;8.5-10min,35%B;线性范围分别为 54.37-5220 ng/mL,163.1-15660 ng/mL,731.8-70260 ng/mL,15.3-1470 ng/mL,2.38-228.6 ng/mL,153.87-14772 ng/mL,2.4-230 ng/mL,48.75-4680 ng/mL,335.3-32190 ng/mL,337.8-32430 n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3;各组分和内标的平均回收率在(71.2-89.7)%之间,RSD≤11.9%;采用本法比较了灌胃给药黄芩生品/酒制品提取物后10种黄酮类成分在体内药动学的差异,结果发现,灌胃给药黄芩酒制品后,黄芩苷、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千层纸素A、汉黄芩素的达峰时间Tmax(1)缩短,黄芩苷、汉黄芩苷和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的半衰期t1/2明显增加。3、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组织(心、肺、脑、肝、肾)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3种蒽醒类成分含量的LC-MS法;色谱柱为kromsail C18柱(150mm×4.6mm,i.d.:5μm);流动相为甲醇:3mmol/L乙酸铵(75:25)等度洗脱;3种成分在各组织中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9-2900 ng/mL,24-24000 ng/mL,2-2000 n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各组分和内标的平均回收率在(70.5-95.8)%之间,RSD ≤11.8%;采用本法比较了灌胃给药大黄生品/酒制品提取物后3种蒽醌类成分在体内组织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灌胃给予大鼠大黄生品/酒制品提取物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动物体内分布迅速,给药15min后,各组织脏器中即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药物浓度。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在脑中均未检测到,说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灌胃给予大鼠大黄酒制品后能明显改变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其中各成分在心与肺组织中的分布增加,在肝和肾中的分布与生品组相比变化不大。建立了同时测定大鼠肺脏中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苷,白杨素,芹菜素,汉黄芩素,野黄芩素,野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10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UPLC-MS/MS法;色谱柱为Water ACQUITY UPLC BEH C18柱(1.7μm,2.1×100mm),保护柱为BEHC18柱(1.7 μm,2.1×5 mm);流动相为(A)0.1%甲酸水-(B)甲醇梯度洗脱,0-1 min,35%-50%B;1-8min,50%-90%B;8-8.5min,90%-35%B;8.5-1 Omin,35%B;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70.0-110.7)%之间;采用本法比较了灌胃给药黄芩生品/酒制品提取物后10种黄酮类成分在肺脏中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灌胃给药黄芩酒制品后,除野黄芩苷未检测到外,能明显增加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苷,野黄芩素,野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汉黄芩苷在大鼠肺脏中的分布,而白杨素、汉黄芩素、芹菜素在肺脏中的分布与生品组相比变化不大。本论文采用多种分析方法通过对以上两味代表性酒制类药物——大黄、黄芩的研究,我们可初步总结得出:酒制可影响两味中药中效应成分的变化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体内分布,该结果为临床应用大黄、黄芩酒制品治疗上焦病症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否与“酒炙升提”炮制理论相一致仍需进一步探讨。本课题为酒制类饮片炮制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思路与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