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利政策是财务学研究中的经典课题,也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十大未解决的财务问题”之一。早期的Lintner模型和基于完美资本市场假设的股利无关理论拉开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而后学者开始放宽股利无关理论的假设,形成了税差理论、客户效应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行为学派理论等理论,并且对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实证研究,如公司财务特征、成长性、治理结构、产品市场、法律环境等。现金股利是最为常见的股利形式,目前对现金股利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这些解释存在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忽略了公司与所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了全面完整地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本文作为主流财务学的扩展和补充,从“经济行为是嵌入于社会行为之中的”这一角度,考察社会规范(社会因素)对企业的经济行为的影响,具体研究在社会规范的压力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性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在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积极性对于解决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率偏低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首先对股利理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同时回顾了社会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鲜有文献从社会因素角度研究股利分配政策。其次,介绍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制度背景和分配现状,归纳了社会规范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理论基础,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现金股利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实证假设。然后,采用中国A股全部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数据,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性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本文用捐赠水平(是否捐赠、绝对捐赠水平、相对捐赠水平)代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性。研究表明,承担社会责任越是积极的企业,会更加积极地通过现金分红回报股东,即现金分红可能性更大,现金股利支付率也更高。最后,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考察所有权性质和所在地区这两个主要因素对现金股利-捐赠水平关系敏感性的影响:在实际控制人为政府和位于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中,现金股利-捐赠水平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