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蝰科蛇毒中含有丰富的具有血管通透增强活性的蛋白组分,本论文结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几种毒蛇的蛇毒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行了研究。其中,从云南产菜花烙铁头(Trimeresurus jerdonii)蛇毒中分离得到一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jsvVEGF,并研究了其活性与受体结合特性的关系。同时,对圆斑蝰蛇、蝮蛇、山烙铁头和竹叶青等几种蛇的svVEGFs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此外,还分离到了一个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类似物,TjsvSPH,还对该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TjsvVEGF是一个表观分子量为29 kDa的二聚体蛋白,由两个相同大小的亚基组成。活性实验表明,它在10ng的剂量下即可明显提高血管通透性,活性强度与VEGF165相当。虽然TjsvVEGF的氨基酸序列与TfsvVEGF和Pm-VEGF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受体结合特性却有很大差异。TjsvVEGF与VEGFR-1的结合能力很弱,而对VEGR-2有很高的亲和力。这说明,TjsvVEGF的活性主要是VEGFR-2介导的。最后,对导致TjsvVEGF对VEGFR-1低亲和力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利用PCR方法,从圆斑蝰蛇毒腺中得到了三种svVEGFs蛋白编码区长短不一的cDNA序列,其差异是由cDNA链中一段富含AG(3’拼接接受位点)的区段发生了核苷酸缺失产生的。蛋白编码区核苷酸的缺失导致其编码的三种svVEGF蛋白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和长短均产生较大差异。因此推测,蝰属svVEGFs蛋白N末端普遍较短可能是编码它们的mRNA前体对3’拼接点的不同选择产生的。同时,通过对cDNAs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蝮蛇svVEGF和山烙铁头svVEGF在与受体结合相关的多个重要位点上发生了氨基酸替换,提示它们是研究svVEGFs与VEGFR结合机制的良好材料。
通过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等方法,我们还从菜花烙铁头蛇毒中得到了一个不具有酶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类似物,命名为:TjsvSPH。内肽序列测定结果表明,TjsvSPH三联体结构中的组氨酸已突变为精氨酸,这很可能是导致其失去蛋白水解酶活性的主要原因。活性检测验表明,与许多已发现的蛇毒活性组分不同,tjsvSPH不具有蛋白水解酶活性,不能引起血小板聚集,也不抑制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它对人血浆的复钙时间也没有影响。
TjsvSPH的氨基酸序列与典型蛇毒丝氨酸蛋白酶Halystase和Calobin有约77%的一致性。它与同科属来源的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类似物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2%以上,与不同科属的也有约74%以上的相似性。通过对Genbank中六种毒蛇所有丝氨酸蛋白酶及其类似物进化分析,我们推测,蛇毒丝氨酸蛋白酶类似物很可能是由蛇毒丝氨酸蛋白酶进化而来,并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类独特的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