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建设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稳定的多元性城镇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推广,能源结构对城镇发展的负效应越来越显著,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更是直接影响到了城镇发展的质量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因此我国对城镇化建设的改革必须抓住能源结构与城镇发展、城镇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处理好城镇建设、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关系,建设可持续性的新型城镇。文章以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能源消费结构等理论为依托,结合我国大部分省份的城镇建设现状,从分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能耗问题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城镇建设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作用力以及经济发展通过能源消费对城镇建设的间接影响。  文章重点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城镇发展特征,意在制定一个地区性分析视角。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建立不同时期的省份城镇水平分布图,定性分析各个省市能耗特征、经济水平的差异性,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即城镇化发展水平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特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增长率出现平稳甚至下降趋势的地区以及第三产业占比越大的地区,城镇发展质量越高,而能耗增长率增长越快的地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面临的问题就越多。根据这一特征,文章对我国大部分省份近二十年的数据建立了面板模型,结合城镇各方面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大部分地区城镇建设阶段,粗放型能源消耗模式对城镇发展存在外部不经济,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对城镇建设产生负效应。  面对能源结构调整、经济平稳发展、降低碳排放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低碳发展模式。低碳发展理念主张推广清洁能源,以电能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文章以低碳发展模式中电能消耗为研究的出发点,建立面板模型,分析了在长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省电能消费与人口城镇化建设增长的相关性。并以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为例,从电能生产和电能消费两个方面为出发点,对城镇化发展和电能消费做实证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过程中得到电能消费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的误差修正机制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未来低碳城镇的发展水平与电能结构改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所以文章提出推广城镇低碳发展模式可以更好改善能源消费和环境问题,电能的有效推广是发展低碳产业和低碳城镇的有效途径。同时文章也指出,低碳城镇现阶段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实现环境问题的转移进行的,以电代煤的能源结构推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只有把重点放在新能源的开发上,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推广实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时会出现学生精神不集中,对老师讲授内容充耳不闻,不动脑不思考,不按老师的思路走。我努力想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用魏书生老师的“六步
尽管目前对冠心病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使住院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冠心病仍然是造成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且冠心病常发生在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好
高血压是众所周知的常见疾病,但在老年人中又有其特点:一、常呈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其发生频率占老年人的17.7%。患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生脑卒中的频率较正常人高两倍。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品牌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老字号企业作为具有民族特色、 享誉国内外的品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2017年10月17日,为期4天的2017中国绍兴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秋季)在中国轻纺城国际会展中心落下帷幕.本届秋季纺博会坚持“国际、时尚、绿色、高端”主题和“政府主导、
期刊
以稻壳的煅烧灰分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得稻壳沸石,运用SEM、XRD和FTIR表征了稻壳沸石的结构特性,并通过静态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稻壳沸石对NH3-N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实
陕硬公司是1969年诞生在“三线”建设时期的航空工业专业化工厂。上世纪70年代初,中航工业的老一辈有识之士高瞻远瞩,提出为了打破国外对航空工业专用刀具的技术封锁,为了使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变化和要求,传统的教学设计逐渐显示出它的缺点和不足,因此,老师必须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变化,
“2017年10月12日,值201 7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之际,旭荣集团在上海正式发布了2016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旭荣集团发布的第二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一方面推动了全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土地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