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的中等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承担着继续发展战时教育的任务,还承担着抗战建国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河南中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步步紧逼,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河南境内。为了对中国进行长久统治,日本侵略者每到一处,就对当地的教育设施进行大肆破坏。面对日本侵略者来势汹汹的进攻,为了避免河南的教育事业遭到破坏,河南省政府根据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政策,采取了调整教育方针、内迁中等学校、筹措教育经费、调整课程标准、救济流亡师生等措施来适应抗战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省政府的努力,抗战时期河南的中等教育整体上处于一个发展状态,但是具体到中学、师范、职业教育三种中等教育类型中,部分学校在战时还是受到了较大损失。在中学教育中,除县立中学受损严重,没有发展之外,河南的省立中学和战前相比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还有部分学校规模得到了扩大。此外,战时由于学生生源减少,省政府就从沦陷区招收失学的学生作为发展教育的生源。在当时河南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沦陷了,失学学生日益增长,现有的学校没有足够的能力容纳这么多学生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决定建立战区中学,收纳这些流亡学生。战区学校的设置在一定程度解决了这些流亡学生的安置问题。除了设立战区学校外,河南省政府还要求省教育厅建设联合中学,用来安置那些因为年龄、家庭等问题,不愿意离开本地的学生。对于师范教育来说,其整体上是在发展的,尤其是省立师范学校。但是因为受国民教育的影响,为满足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需求而设立的联合师范学校以及筹划建立的县立师范学校都因为战争的影响而没有太大发展。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以前在中等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不被重视的一个教育机构。在战争时期,受实业救国理念的影响,省政府也加强了对它的扶持力度,增设职业学校,设置紧需的科目,一些职业学校相继建立,但因为当时的战争环境和1942年、1943年的灾害,职业教育并没有发展起来。总之,河南中等教育在战时步履蹒跚的发展着。它的发展为河南保存了教育实力,避免了河南教育事业因战争原因而中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也为支持河南国统区人民的持久抗战、教育发展、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