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朱丽叶·米切尔的名言:“提出女权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女性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指导不断发展的女权运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思想和女权主义的理论,符合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导向。通过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梳理、评说诊测以及中外女权主义殊异甄析,在差异中挖掘本土资源养分,开拓视野,转变思维方式,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中国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推动女性未来发展和进步。本着对于中国女权主义发展提供借鉴价值的宗旨,本论文展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研究,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理论建构、理论建树,把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与中国语境下女权主义进行殊异甄析,吸收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合理因素,从而建构一个开放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权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解决中国女性面临的问题。导论。主要论述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提出及意义,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对有关概念加以厘定,介绍了带有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 Feminism)的提出,并阐述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当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演进具有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指出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学术话语的中国,探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更有着特别的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第1章,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究底。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是在社会氛围促成、女权运动推动、理论发展需要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包含阶级理论、异化理论、经济理论、劳动分工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范畴。详细分析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奠基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性解放思想。探讨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最终克服各自的历史盲点和性别盲点实现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深远意义。第2章,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理论发展演变。国外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按时间标准划分为第一波、第二波和第三波发展浪潮。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产生于第二次浪潮,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期70年代中后期;后期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三个阶段从奠基、产生和发展都蕴含在女权主义三次浪潮中。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产生出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对待女性问题上的性别盲点、自然主义和普世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对女性解放问题重新进行了解构。第3章,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建构。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建构主要从经济因素、非经济因素以及在经济论和意识形态论之间寻找的一条折中途径三条主线来探讨与女性解放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生产与再生产等理论重新定义了妇女工作,揭示了一直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忽视的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指出正是家务劳动使得妇女长期在经济上落后,从而在社会地位上从属于男性。探讨非经济因素对妇女地位的影响比较有成就的是英国的朱丽叶·米切尔,提出关于妇女状况的深刻理解,认为必须改变生产、生育、性关系和儿童的社会化这四大结构的紧密结合,只有同时改变这四类机制,才能获得妇女解放。米切莉·巴雷特则提出意识形态理论,通过探讨意识形态、资本主义生产再生产和父权制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如何受压迫及其解放问题。除了以上两种经济论和非经济论外,还有相当多的人尝试着把经济论和意识形态论融合,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折中的途径。其中包括海蒂·哈特曼的资本主义和父权制相互依赖的二元制理论、艾里斯·扬的以性别分工作为核心范畴的一元制理论、安·弗格森的性——情感生产论、齐拉·爱森斯坦的资本主义父权制理论、琼·凯利的经济和性别系统互动论等等。第4章,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观点评析。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理论建树主要在于强化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来揭示当代妇女的状况,并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探索了女性解放的路径和前景。同时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也具有历史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偏离的倾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别化、对女性受压迫及解放问题探讨的片面性、对女性受压迫原因的本质主义探究方式等。但从总体上来说,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它不但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性别分析领域深化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第5章,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与中国语境下女权主义的殊异甄析。从回顾中国语境下女权主义历史变迁入手,阐述中外女权主义在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理论核心上的差异,指出中国父系的女权主义独特之处,并探索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对构建中国语境下女权主义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