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左主干病变PCI与CABG两种血运重建策略的临床疗效,并探讨PCI术后患者2年内发生全因死亡及MACCE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中心内科或心血管中心外科实施PCI或CABG手术,且资料完整的321例左主干病变患者。收集整理患者性别、年龄、Syntax评分、NERSⅡ评分、肌酐、白细胞、肌钙蛋白I、手术情况等基线资料以及2年随访结果,再依据不同血运重建策略以及Syntax评分进行分组或亚分组,对比分析各组预后情况。再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法分析左主干病变PCI组患者全因死亡及MAC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脑血管意外及MACCE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入院、消化道出血再入院。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63例患者,其中PCI组256例,CABG组107例。随访患者2年终点事件,剔除基线资料不完整者30例,失访12例(3.3%)。最终完成随访并资料完全的患者共321例,其中PCI组225例,CABG组96例。CABG组患者年龄较PCI组较大(65±8岁VS 62±11岁,P=0.009<0.0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Syntax评分方面,CABG组≤22分的构成占比较少,而>32分的较多,PCI组22~32分构成占比较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5.3%VS7.3%,43.1%VS 36.5%,31.6%VS 56.3%,P=0.000<0.050)。CABG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CI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7(6-9)VS 21(14-29),P=0.000<0.050)。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绝对值及肌酸激酶同工酶,PCI组较CABG组偏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6.29(5.15-8.05)VS 5.78(5.10-6.82),P=0.021<0.050;218.72(182.00-256.00)VS 203.50(162.50-228.75),P=0.011<0.050;0.42(0.32-0.54)VS 0.39(0.31-0.48),P=0.046<0.050;1.86(0.81-13.90)VS 1.33(0.67-3.43),P=0.012<0.050)。余各项基线资料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通过对PCI组与CABG组无事件生存曲线的分析发现:CABG组发生心源性死亡风险是PCI组的2.746倍(HR=2.746,P=0.003<0.0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是PCI组的1.816倍(HR=1.816,P=0.052>0.050),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CABG组患者年龄较大、Syntax评分以中高危为主相关。而经Syntax评分亚组分析,各亚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均未见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将肌钙蛋白I、总胆固醇、白细胞、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Syntax积分、NERSⅡ评分等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Ⅳ级,NERSⅡ评分>19分,Euro SCORE评分,白蛋白,肌酐,空腹血糖,单核细胞绝对值是左主干病变PCI治疗后全因死亡及MACCE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对于左主干病变患者,PCI与CABG两种不同血运重建策略临床疗效未见显著差异,PCI是除CABG外可供选择的血运重建方式。2、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Ⅳ级,NERSⅡ评分>19分,白蛋白,肌酐,空腹血糖,单核细胞绝对值为预测左主干病变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3、心功能Ⅳ级/Killip分级Ⅳ级,NERSⅡ评分>19分,Euro SCORE评分,肌酐为预测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术后MAC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