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属于多山国家,山地旅游发展已久。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者消费需求发生转变,不断追求差异化、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形式,为我国山地旅游发挥带来了新机遇、新角度和新动能,山地成为了满足旅游需求的重要国土空间,山地旅游成为市场热点。山地旅游在带动景区民族村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依托于山地景区的民族村寨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旅游的多功能发展效应,使之良性可持续发展,进而助推山地整体区域旅游业协调、有序、持续化高质量发展。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旅游发展,提高旅游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积极效应,降低旅游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消极效应对积极效应的阻碍作用,以推动地区协调统一持续发展,就应当追本溯源,明晰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哪些功能价值以及它们背后带来的各种效应,只有深刻了解引发的多元功能价值及背后产生的效应,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调适策略来刺激和强化某功能价值引发的效应。通过梳理现有研究的发展脉络,发现针对旅游的单一发展效应研究较多,较少有研究从山地区域进行探讨旅游开发产生的种种利害影响。因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地旅游目的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变化及其机制研究”,开展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更好量化与识别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效应,以丰富山地旅游研究内容,促进旅游效应测度研究;为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为促进玉龙雪山民族村寨发挥旅游正效应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山地景区民族村寨发挥旅游正效应提供案例参照。本文在全面梳理山地旅游、旅游效应及山地旅游效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山地旅游、山地旅游功能、旅游效应的相关基本概念进行阐释,以旅游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社区增权理论等为指导,构建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山地景区民族村寨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模型,最终以玉龙雪山景区内民族村寨—玉湖村和甲子村作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多元功能价值是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民族村寨发生影响的四个方面。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实践调研情况可知,目前玉龙雪山民族村寨正处于旅游融合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始强调经济功能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功能协调统一综合转变。2.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可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文化效应、环境效应4个维度准则层以及其下一层级包括村寨经济收入、旅游发展支持度、民族文化运用度、环境卫生状况等在内24个评价因子层指标方面进行构建。3.应用建构的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评价层级模型,得出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在准则层当中,以经济效应(0.3214)权重得分最高;评价因子层当中,以旅游发展支持度(0.3427)权重得分最高。4.玉龙雪山景区玉湖村和甲子村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整体评价的得分水平为3.5492,处于“较好”评价水平。总体看来,玉龙雪山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仍有大部分评价因子层未达到“较好”水平,且总体评价得分水平也仅位于“较好”水平的末位,说明未来旅游发展中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5.为提升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应遵循旅游规划先行、科学管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度建设与注重实效等相关原则,按照联动区域合作、协同发展、梳理异质优势,重点打造和创新发展模式,引领方向的调适思路与内容,确立先进可持续的旅游开发思想、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丰富产品业态体系,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高目的地知名度、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参与,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宣传教育,促进文化和环境保护等从宏观开发性、中观导向性、微观操作性层面调适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性综合效应。本文立足微观尺度,从旅游者主体和居民视角作为切入点对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开展研究,不同以往多从经济学角度研究视角出发对山地旅游经济效应等测算;从利益相关者出发构建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的评价模型,进而量化识别山地景区民族村寨旅游多功能发展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农户生计方式逐渐多样化,非农生计方式的增加,对耕地利用效率即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一方面,非农收入增加可能提高农户耕地利用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使耕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农户非农生计增加,农村大量优质耕地出现抛荒现象,对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较为滞后,同时当地也有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在向城市转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耕地利用效率与其他地
学位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桥梁和纽带,土地利用方式及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其与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是衡量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重要方法,在管控区域生态风险与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滇中城市群是云南省的经济、人口密集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对土地的改造利用愈发强烈,人地矛盾日益突出,三生空间格局受人类活动干扰严重,由此引发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值得关
学位
印度和俄罗斯将对方视为“天然的伙伴”,苏杰生曾形容两国关系“历久弥坚”。印俄两国曾在冷战时期将双方关系发展至“准盟友”高度,冷战结束后两国关系经过短暂的冷却,后又迅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在2010年升级至“特殊与特权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平稳融洽的友好双边关系被视为大国双边关系的“典范”。然而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变革。尤其近几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地缘政治震荡
学位
健康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它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健康文化的融合,为旅游业的转型和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健康与旅游自身的综合特性,在对健康旅游氛围进行评估时,涉及到的指标范围比较大,有些指标不能提供直接的数据,这就使得健康旅游氛围的评估成为一个在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学术上有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健康旅游、氛围及旅游氛围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其概念、特征、类型进行了论述;
学位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引起的CO2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其中土地利用变化带来的CO2排放量仅次于能源消耗带来的CO2排放量。在此背景下,研究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的时空差异,明确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为实现区域“双碳”目标和创建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是我国西南边疆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也是国家“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重要区域,自2022年《昆明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
学位
乡村旅游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我国的农业农村在新发展环境下迅速做出适应性调整,提高了对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在农村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既满足农村产业兴旺的要求,发挥了连农带农促农扶农作用,也优化了我国经济社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占据着旅游行业的重要地位。而湖泊型乡村旅游作为环境友好型的乡村旅游
学位
新时代下人们拥有了基本物质保障后,对精神世界越来越关注,对满足精神需求途径的要求也变得更高,所以作为人们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重要途径,旅游受到人们越来越多青睐。同时由于互联网特别是短视频的快速发展,很多重庆景区在互联网中因为独特的视觉冲击和有效的营销策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关注和流量,成为新型旅游目的地即“网红打卡地”。在网络和消费需求的助推下,打卡“网红打卡地”成为一种新消费形式。因此,以游客的角度
学位
乡村旅游环境是乡村旅游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通过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的前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外围城乡交错的空间内居民的增多、游客的涌入,旅游环境需求主体对乡村旅游环境构成的压力与污染等问题与日俱增。然而,城市郊区的乡村面临着产业发展受限、乡村旅游环境过载、旅游环境管理方法与目标缺位等一系列问题促使旅游环境不可持续。作为省会城市的昆明,其近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以上问题。例如,乡村旅游环
学位
在如火如荼的酒店市场竞争环境中,酒店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并占有一席地位,这一直以来都是酒店管理人员的重要议题。目前在酒店领域,普遍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与顾客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同质化、满足顾客需求一直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酒店品牌化成为必要选择。顾客对酒店品牌的认知是以品牌性格为基础的,品牌性格是酒店品牌塑造的关键,也是酒店品牌差异化发展并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利器。换言之,只有
学位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全球化与数字化的浪潮。互联网与通信技术改变了商品和服务的生产、交易方式,推动了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在数字时代,国际贸易与投资严重依赖于数据的跨境流动,数据既是一种可以交易的资产,也是提供服务的渠道,在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便利化、自动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数据的跨境流动也引发了相关政府的担忧,他们提出数据在收集、传输、储存等跨境流动环节中可能会对隐私保护与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基于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