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创造了“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全国上下由此掀起了“学女排”的热潮。30余年过去,女排精神仍熠熠生辉,甚至被上升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的高度。女排“五连冠”以及女排精神之所以能成为深刻的集体记忆,给民众带来的精神振奋和榜样作用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不仅源于女排“五连冠”的辉煌战绩在特殊时期带给国人的振奋作用,还源于当时整个国家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这是政治权力主导下的建构产物,自然也成为了红色政权经久不衰的象征资源。本文将从政治动员的理论视角切入,把1981-1986年“五连冠”期间有关“女排符号”的话语生产看作是一个宏大的政治传播活动,结合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背景,通过对报纸、广播、电视三种传统媒体的报道以及报告文学、纪录片、诗歌三类文艺作品进行话语分析,探讨“女排符号”生产背后的政治动员原因和方式:即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下,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构建“女排符号”来进行政治动员,同时这种动员又是如何开展的?本文通过研究认为,终结“文革”后,国家面临着政治改革、观念转型和工作重心调整等繁重问题,需要维护政权的合法性,动员群众积极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政治动员的主要诉求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为社会奉献的精神以及宣扬为中国前途而奋斗的使命感。而女排夺得世界冠军这一体育竞技领域的胜利恰巧提供了正当化的契机,党和国家利用此契机策略性地将女排姑娘在崛起过程中战胜各种困境的行为凝练为爱国主义、顽强拼搏、集体主义等特定的意识形态话语,构成了后来“女排符号”的意指特质。在受到权力的认可与肯定后,“女排符号”通过体制管道内的层级式推动、媒体的大规模推广以及文艺的形象化教育,在同一个话语体系下以不同的传播途径和表现形式被反复言说,实现了动员效果的最大化。女排因此成为了全民偶像,“女排符号”也得以成为红色政权经久不衰的象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