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表明,网络经济已成为当今经济领域的亮点。伴随着网络经济研究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市场开始在网络经济的范围内迅猛发展,新兴发展的网上银行正是传统金融业与网络经济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引发了一场银行业的革命。一方面,网上银行使得传统银行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其较高的业务分流能力、创新能力和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大大提升了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网上银行的跨时空性和快捷性使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综合化金融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服务需求。正是由于低成本投入、个性化服务、交易便捷和迅速响应客户需求等特点,网上银行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迅速成为国际银行界关注的焦点。1996年中国银行开国内银行之河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此后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网上银行的交易量和用户规模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国范围内看,目前以网上银行为主的电子银行渠道对柜面业务的替代率已经接近或超过50%,网上银行承担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呈现快速替代传统柜面业务的趋势。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网上支付结算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即“超级网银”),打破了银行业之间的网络壁垒,简化了资金跨行清算的复杂路径,降低了网上银行间跨行查询、资金汇划的交易成本,成功实现了我国网上银行的联网通用。网上银行强劲的发展势头以及“超级网银”的出现,使得大家不得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网上银行已经从最初单纯的银行附属产品和服务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市场,而这个市场必将伴随着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壮大,最终或将取缔传统银行。另外,网络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网络外部性,而网上银行作为传统金融业与网络经济结合的产物,也具有鲜明的网络外部性经济特征。因此,有必要站在经济学角度,结合网络外部性条件对我国网上银行作进一步研究,从而揭示其现状背后蕴涵的经济学原理和经济规律,为我国网上银行市场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产业组织学、金融学、网络经济学、博弈论等相关理论,以网络外部性为前提条件,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作为分析框架,运用扩展的防降价均衡模型来研究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竞争策略,并通过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价格行为来对模型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等,同时归纳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研究综述部分。主要梳理了论文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包括网络外部性理论和网上银行市场竞争策略两部分,分别对网络外部性和网上银行的概念作了界定,同时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为论文后面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本文的实证分析部分。第一小节介绍了我国网上银行市场的发展情况,作为实证分析的现状描述;第二小节主要运用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e Law),根据2002-2010年我国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和用户规模数据,对我国网上银行市场的网络外部性进行检验并结合现状总结成因;第三小节利用网上银行交易额的市场份额测度出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集中度CRn指数,按照贝恩分类方法得出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结构并总结出特征和发展趋势。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网上银行市场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同时属于极高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两个重要特性,这为后续建立防降价均衡模型进行分析提供了假设前提和基础。第四部分为我国网上银行市场防降价均衡研究。主要在网络外部性以及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扩展的防降价均衡模型(UPE),通过引入网络外部性系数和转换成本两个变量对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不兼容和兼容阶段我国网上银行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水平,并对两阶段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个人网上银行跨行转账收费作为代表分析我国网上银行的价格行为,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部分。主要根据实证分析和模型分析的结果得出论文的研究结论,同时结合我国网上银行市场的发展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最后总结论文的不足和进一步改进之处。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我国网上银行市场用户交易额与用户规模以及用户规模平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梅特卡夫法则在我国网上银行市场上是成立的,我国网上银行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特征。第二,我国网上银行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五大国有银行和招商银行,根据贝恩对市场结构的划分,属于极高寡占市场。同时,市场集中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表明我国网上银行的市场垄断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但是分散的范围仅限于几个大行之间,这与我国国情、历史原因以及市场竞争策略等密切相关。第三,网上银行不兼容时,网络外部性反向影响网上银行产品的价格和利润,而当“超级网银”出现而实现网上银行兼容时,由于客户面临的网络规模不会发生变化,外部性对其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均无影响。第四,网上银行设定的转换成本越高,网上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厂商获得的利润越高,这对两阶段的分析都适用,表明客户转换成本正向影响网上银行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利润。第五,网上银行不兼容时,用户规模的市场份额正向影响网上银行产品的价格,“超级网银”出现后,用户规模的市场份额则反向影响网上银行产品的价格,表明兼容性改变了用户规模市场份额对网上银行产品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