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几十年来,随着河流水体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逐渐威胁到我们的生活,而底泥作为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最大的“汇”,同时也是最大的“源”,其危害巨大,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河流水体环境得到改善,但底泥中的大量污染物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目前也有越来越多针对河流底泥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传统的底泥污染治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生态方法等虽然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本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河流水体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逐渐威胁到我们的生活,而底泥作为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最大的“汇”,同时也是最大的“源”,其危害巨大,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对水体污染的治理,河流水体环境得到改善,但底泥中的大量污染物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目前也有越来越多针对河流底泥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方法。传统的底泥污染治理方法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生态方法等虽然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本较高,考虑到能源危机不断凸显的今天,更加节能、有效、适用的治理方法已成为如今河流底泥治理的热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SMFC)作为近十几年发展的技术,其利用微生物和电化学系统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去除底泥中一些污染物,但其应用于实际水体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面积应用的条件还不够成熟。本文主要研究电极预处理方法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影响,将其应用于处理底泥中的重金属Cr,探究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的水蚯蚓对SMFC在自然水体中应用时的影响,不断加强对它的认识,从而便于将其应用到底泥污染治理中。本文先探讨了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启动时间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从中选取合适的电极预处理方法,随后用这种方法处理电极组装SMFC,探究SMFC对底泥中Cr(Ⅵ)的去除效果以及去除机制,最后探究水蚯蚓加入到SMFC阳极后对SMFC的水质、泥质、电化学性能以及阳极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最后实验结果表明:(1)相较于未处理、CTAB处理以及热解处理等预处理方式,熔盐处理和盐酸处理使电极材料的表面性质得到改善,熔盐处理不仅为电极材料引入了N元素还将引入的N元素转化为表面的含N官能团,而盐酸处理则为电极材料引入N元素的同时还增大了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这些表面性质的改善使得熔盐处理和盐酸处理的电极制成SMFC后,其启动时间明显缩短,且阴极经过熔盐处理和盐酸处理的SMFC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相较于未处理的SMFC分别提升了25%和11.1%,这对于SMFC的应用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考虑到这两种方法导致的SMFC性能差异较小且盐酸处理简便易行,优先考虑盐酸处理作为电极预处理方法。(2)用盐酸处理的电极编制SMFC,将其置于含有Cr(Ⅵ)的底泥中,运行60天后可以观察到相对于碳毡,比表面积较大的碳刷作为阴极可使得底泥中Cr的去除率升高,且相对于100Ω的外阻,1000Ω的外阻有利于Cr的去除,当阴极为碳刷,外电阻为1000Ω时,底泥中Cr的去除率最高,为27.4%,而当阴极为碳毡,外电阻为100Ω时,底泥中Cr的去除率只有10.5%,但其都大于自然状态下底泥中Cr的去除率。根据SMFC阳极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阴极X射线能谱分析的结果可知底泥中Cr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阴极上,其主要机制为Cr(Ⅵ)在阴极上被还原成Cr(Ⅲ)后形成Cr(Ⅲ)的沉淀而被去除。(3)用盐酸处理的电极编制SMFC,待SMFC启动后,在其阳极区域加入水蚯蚓,水蚯蚓对底泥有机物的摄食作用有助于底泥中有机物的去除,其与SMFC耦合时可去除底泥中28%的有机质,高于SMFC单独作用时18%的去除率以及水蚯蚓单独作用时19%的去除率,但水蚯蚓也会摄食阳极生物膜,抑制一些产电菌如脱硫叶菌属的活性,改变阳极微生物的结构,进而降低阳极电化学性能。同时水蚯蚓在底泥中的生物扰动作用会使得上覆水体中氨氮、COD浓度升高,恶化了上覆水体水质,但水蚯蚓对上覆水体的恶化效果可以被SMFC的净化效果所抵消,SMFC主要是在其阴极上净化水蚯蚓带来的COD和氨氮,这些污染物质可作为阴极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阴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改善阴极电化学性能,总的来说,水蚯蚓的作用使得SMFC的整体电化学性能变好。
其他文献
水电工程建设、矿藏资源开采以及地下防护工程的建设均涉及到深埋岩体开挖卸荷。深部岩体的开挖改变了原有岩体的赋存环境,导致应变能动态调整,产生一系列工程地质灾害,比如围岩振动、损伤、岩爆或者冲击地压等。当开挖深度较高,地应力较大时,岩体的动态调整效应更为显著。因此,探索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开挖引起的应力场和能量场动态变化过程,对工程应用和安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深部岩体开挖过程复杂。本文利用半无限长杆模型
随着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行人导航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地标作为口头路线交流中的关键导航元素,其视觉相对语义特征却很少应用于行人导航系统中。地标相对语义是地标在各个语义维度上的量化,导航系统通过对其进行加工和应用,可以使行人导航系统利用行人与导航环境的视觉相对语义来提供引导,使导航应用更加符合行人导航的行为本质。研究基于地标相对语义的行人导航模型,可以辅助解决GIS领域缺乏对行人相对导航的建模、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物在城市中心拔地而起,基坑的深度越来越深。因此,确保基坑的稳定和安全是摆在地质与岩土工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课题组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DFOS)研发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上海长江南路站深基坑监测项目,从基坑失稳机理和施工安全着手,分析了基坑施工监测内容、DFOS监测与传统监测手段的优劣和基坑中常见的DFOS监测方案;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对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高铁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为我国中短途客运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了在技术层面实现突破,高铁服务质量亦是不容忽视的发展要素。为了促进高铁的发展以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保证高铁服务质量是关键。而在高铁服务中,车厢服务与乘客联系最为紧密,对乘客的舒适性体验影响强烈。乘客作为高铁车厢服务的终端用户,其满意度的高低可以作为衡量车厢服务质量优劣的标尺。因此,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不断推进,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各个城市面临的难题。交通拥堵可以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价,计算指标的基础在于数据的采集。相比于传统方法,使用车载GPS设备采集出租车数据具有多种优势。本文基于出租车轨迹大数据以及道路网数据,对杭州市进行交通拥堵评价,并对拥堵模式进行识别,为杭州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出租车数据预处理方法。本文的研究数据为2017年12月4
分子器件是一类以单个分子或分子聚合体为功能单元所构筑的器件,其有希望突破集成电路的尺寸极限,实现器件的微型化。目前,分子二极管、分子晶体管、分子开关和分子传感器均已被人们广泛研究和报道,但关于分子加热器的研究则少之又少。虽然目前已有各种不同的加热材料来被用于减小加热器的尺寸,但是当这些材料厚度或尺寸急剧减小时,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不利于其加热性能的发挥。石墨烯作为一种原子级厚度的多元芳香环大分子
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类型,是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八大原因。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90%,每年新发病例高达800,000例。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是一种CST3基因编码生成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几乎所有的人类细胞均可产生并分泌到血液中,调控骨吸收、中性粒细胞趋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脑卒中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和28天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和预测标志物的分析。了解脑卒中患者发生AKI和28天死亡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有利于临床工作人员对于此类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识别、预防,并进行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
本文的翻译项目来自于1850年由英国作家J.T.Grace编写的《中国与中国女性概览》。它描述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的地理状况、历史特征和文化渊源,特别是弱势妇女群体的生存状况。由于该书印刷本不多,又是以外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中国,因此该书的翻译实践可以为海外汉学和近现代史提供研究价值。该项目的理论基础是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翻译模式理论,其中的七个程式是非常实用的翻译策略。本翻译实践报告
目的:近年来,FAM3C蛋白的过度表达被证明可以促进多种恶性肿瘤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并且预示着一个不良的预后。然而,FAM3C蛋白的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我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胃癌中FAM3C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FAM3C蛋白的表达与EMT,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150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2012年的胃癌患者手术标本,切除后取肿瘤和与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