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分布十分广泛的植物,《中国药典》中记载其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的功效。中亚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subsp.turkestanica)是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 L.)鼠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亚种,在我国仅生长于新疆地区,维吾尔药中称之为“吉汉”,《维吾尔药志》中记载其果实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咳嗽,胃热纳差,恶心呕吐,顽痰不化,小便不利,肝硬腹水,高血压病,气喘心悸。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沙棘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有了长足进展,与沙棘相关的产品层出不穷。而对于新疆特有的中亚沙棘相关研究报道寥寥无几。中亚沙棘含有哪些特别的化学成分?中亚沙棘在哪些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上相比其他品种沙棘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问题依然模糊不清,而中亚沙棘绝大多数相关的产品开发也仅限于简单的食品加工。本论文以新疆特有的中亚沙棘果实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保肝有效组分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有效组分的保肝活性进行评价。 本论文第一章对沙棘属植物的分类及资源地理分布和近年来沙棘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目前沙棘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二章展开对中亚沙棘化学成分的基础研究,从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鉴定了21个单体化合物,14个化合物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的6个化合物首次从胡颓子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此基础上将中亚沙棘与新疆及国内分布较广的四种沙棘中的黄酮苷,酸水解为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三种黄酮苷元,并通过HPLC进行含量比较。结果表明:新疆阿克苏乌什县产的中亚沙棘总黄酮苷元含量最高,每克干果中含2.334 mg总黄酮苷元;几种沙棘中含量最高的黄酮苷元均为异鼠李素。 对中大极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后,通过GC-MS的方法对中亚沙棘的油脂成分进行研究。首先比较了中亚沙棘果实中果皮和种子两个部位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和非皂化脂质组成的差异。果皮油中棕榈油酸含量最高达总脂肪酸的41%,其非皂化脂质中的角鲨烯和维生素E相比显著高于种油;种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达总脂肪酸的86%,非皂化脂质中甾醇相比果油含量更高。在此基础上,将中亚沙棘与新疆及国内分布较广的四种沙棘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和田策勒县的蒙古沙棘和阿勒泰清河县的大果沙棘出油率最高达28%,喀什疏附和阿克苏乌什产的中亚沙棘次之。和田策勒产的蒙古沙棘不饱和脂肪酸占70.7%,高于其他品种,乌什产的中亚沙棘达69.5%仅次之,但乌什产的中亚沙棘棕榈油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40.4%显著高于其他样品。 第三章在第二章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亚沙棘在传统维吾尔医中的应用,对中亚沙棘果实总三萜和总酚进行同步提取,并对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最后通过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其保肝作用进行评价。 适宜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为:90℃下10倍重量的5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3h,提取液除去乙醇后稀释至0.067 g生药/mL,调节pH至6,上AB-8大孔树脂柱,上样液流速为2 BV/h,上样量为9-10 BV,洗脱剂为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5 BV。纯化后每克有效组分含0.49 g齐墩果酸当量的总三萜和0.36 g没食子酸当量的总酚。 所得有效组分具有较强的抗ABTS氧化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四氯化碳导致的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TC、TG的升高,中剂量和高剂量的有效组分具有显著的抑制肝细胞坏死和水肿的作用。所得有效组分在新型的沙棘保肝药品及保健品的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