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妇人生理病理特点,肝脾失调证是中医妇科临证常见的复合证之一,最早如《黄帝内经》之四乌鲗骨一藘茹丸、《金匮要略方论》之当归芍药散等即是其证治方药,之后历代医家虽有论述,但尚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整理。对于“肝脾失调”这一概念,后世相关论著及教材所论均不统一。故欲通过文献研究,在《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后世多位医家的妇科专著之基础上对妇人病肝脾失调证候的学术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代妇人病证治概况,探索肝脾失调证候的内涵,进一步明确其概念,总结、归纳所论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分型论治、代表方药、用药特点等内容,有助于其证候规范化研究,以期提高临证疗效。方法: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妇人大全良方》《景岳全书·妇人规》《傅青主女科》7部中医经典著作及具代表性的妇科专著为基本文献研究对象,按照尊重原著、借助后世医家注解、以方测证、剔除重复等原则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和分析。尤其以《伤寒杂病论》为重点,深入挖掘妇人病肝脾失调证候的证治规律,揭示其在经典中蕴藏的学术思想。现代文献则以2017年以前公开发表的研究妇人病肝脾失调证候治疗概况的期刊文献为主。两者结合以充实妇人病肝脾失调证治的理论体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路径来丰富对其证治的认识。结果:经研究,“肝脾失调”宜有广狭义之分,其狭义即肝郁脾虚证,是指肝疏泄不及,脾失健运导致的肝气郁结,脾脏偏虚的证候。广义“肝脾失调”则是一个病机概念,是指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导致的肝脾两脏兼病。在八纲和脏腑辨证方法指导下,妇人病肝脾失调分肝郁脾虚证、肝旺脾虚证、肝热脾虚证、肝脾气血两虚证、肝脾气阴两虚证、肝脾湿热证、肝脾气滞证、肝脾瘀滞证、肝脾虚寒证9个常见证型。治有调和肝脾法、多脏兼治法、怡情悦志法、食疗法和外治法,从《内经》四乌鲗骨一藘茹丸开始,张仲景在《金匮方论》妇人病三篇中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的系列方剂,奠定了后世论治妇人病肝脾失调证的基础,其后傅青主所倡治肾以调肝脾法、调肝脾以交通心肾法亦有拓展性。方以四逆散、当归芍药散、逍遥散、完带汤和丹栀逍遥散为代表。所用药物以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川芎、生姜、柴胡、桂类药物、大枣、黄芪、陈皮、黄芩等肝、脾、肺三经药为多,治肝药中养肝体者明显多于调肝气者,调脾药中消补兼施而偏补益。芍药能“于土中泻木”,桂类药物善“杀肝而益脾”,是治疗妇人病肝脾失调证候的有效单味药。柴胡配芍药、芍药配白术或茯苓、黄芩配芍药等都是其常用对药。此外,尚有柴胡、芍药与茯苓或白术联用,当归、川芎与大剂量大枣联用等多组角药。结论:妇人病肝脾失调证治始发端于《内经》,丰富并成型于张仲景妇人病三篇,其创制的当归芍药散等方剂一直是沿用至今的有效方剂。仲景妇人病三篇脏腑辨证独重肝脾的辨证特点,以气血为总纲、从肝脾论治的治疗特色,以及调肝体以治肝用的学术思想,为后世妇人病肝脾失调的证治奠定了基础。后世医家多以此为基准,据肝病与脾病之轻重缓急、病理因素之兼夹而立法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