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弥尔顿·罗斯(Philip Milton Roth,1933-2018)作为当代著名的犹太作家,学界对其作品的犹太性和美国化所面临的伦理困境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罗斯后期小说尤其是“美国三部曲”,指出其创作对融入美国社会却又迷茫的犹太疏离者心境的关注,对犹太传统伦理的越界,以及对美国当代社会问题的文本体现,对祖克曼系列小说早期作品的分析也着眼于罗斯书写对犹太道德秩序的颠覆和其“元小说”的后现代创作手法,对隐藏的大屠杀叙事的分析注重于创伤研究。本文以祖克曼系列小说中的三部作品为例证,指出罗斯对美国犹太人的书写并非单纯关注对犹太传统伦理规则的恪守或遵循的行动性要素,而是着眼于通过知识分子的艺术创作视角,更加关注个人私密性欲望以及艺术创作和生活体验的自由,祖克曼系列系小说通过祖克曼这一作者代言人的建构,隐含地表达了罗斯所坚持的艺术创作的自由理念和对现实道德规则的颠覆性反思,而这一思考是建立在将生活真实的要素融入书写的虚构文本世界中完成的,在虚构的艺术世界和极端体验中可以实现现实中无法完成的道德边界的延伸,从而为个体自由的选择寻找价值和意义。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鬼作家》《布拉格狂欢》和《反生活》三部小说,对同祖克曼系列小说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指出本文以小说文本叙事的空间逻辑作为行文的顺序,分别从散居的美国犹太社区面临的道德舆论纷争,布拉格的犹太艺术家所受的极权压迫和以色列复国主义相伴随的思想冲突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一章探讨祖克曼的艺术创作同纽瓦克社区的犹太伦理之间的冲突性问题。论文探讨了祖克曼对波诺夫的精神朝圣之旅是在寻求艺术创作的认同,在叛逆性书写中祖克曼反映了处于犹太性和美国化中间状态之中的犹太知识分子的个体选择,罗斯通过腹语者祖克曼的塑造实现了在文本之中的在场,而通过现实和文本虚构之间的张力实现了对自我叛逆性书写的辩护,对安妮大屠杀叙事的改写进一步反映了罗斯在面对犹太大屠杀记忆时突破了现代性的困境,通过艺术的探索实现了对受历史裹挟状态下的个体自由的尊重。第二章探讨东欧布拉格的极权体制对艺术家创作的压迫。罗斯的书写关注犹太艺术家的生存困境问题,指出其在绝望之中的希望和反抗,论文从秘密警察的监视机制和平庸之恶的历史罪恶两方面来分析困境产生的机制性原因,并通过意第绪手稿的探寻这一文本症候进而提出极权主义是对大屠杀之源的纳粹机制的现代延续,当代的精神集中营是奥斯维辛之后每个犹太人乃至当代人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第三章探讨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复国主义所面临的思想性危机问题。论文指出对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思潮的不同流派之观点和评价,而罗斯正是在文本中通过不同代言人的塑造来实现复调式的思想交锋和对话,同时本文更进一步指出犹太复国主义同祖克曼系列小说中的隐藏叙事大屠杀记忆之间的联系,大屠杀的灾难为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实践提供了某种合法性依据,论文还从英国反犹现象的分析中明确了罗斯基于理性的中立书写态度。结语部分进一步明确指出,罗斯对传统犹太性并非是基于现代性语境下的再回归和延续,而是从个体自由选择的立场出发,将艺术自由和实现个体生活自由相结合。综上所述,罗斯的犹太性反思超越了美国本土的局限,延展至后大屠杀时代下的东欧政治空间和中东战争空间;通过虚拟自传性的书写和祖克曼的代言实现了现实真实和文本虚构的边界模糊化,从而通过艺术自由的极端体验来超越道德的束缚和实现个体自由;对大屠杀的反思突破了现代理性思考的局限而关注到个体意志自由伦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