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变在骨科临床上为多发病,如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半个多世纪以来,颈椎融合术一直是治疗颈椎病变有效且可靠的手段之一,因其良好的临床效果受到广大骨科医生的肯定,特别是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颈椎病的“金标准”。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资料的丰富,融合术后的并发症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融合术后邻近椎体退变方面。目前一致认为,融合术后脊柱的生物力学得到改变,融合使活动节段减少,原颈椎单位的活动度及应力得到重新分配,邻近椎体应力更加集中,从而加速了邻近椎体的退变。基于融合手术的局限性,脊柱非融合技术因其先进的理念被大家所推崇,而在颈椎非融合方面,重点体现为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本文综述部分主要介绍了颈椎开放手术中被广大骨科医生所采用的融合及非融合的手术术式,详细介绍了融合及非融合术后对邻近椎体退变的影响。传统医学是我国文化的奇葩,对治疗颈椎退行性病变也有详细的记载,在综述中也得到体现。临床研究部分主要是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近年来收治的行颈椎手术的典型病例进行随访研究,结合所得数据从临床角度来说明颈椎融合及非融合手术对邻近椎体退变的影响程度。研究目的:对颈椎融合术及非融合术术后邻近椎体退行性改变的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颈椎非融合术(主要指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在预防及治疗邻椎病变方面的优势所在。研究方法:选择自2007年9月-2008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中心因退行性颈椎病变行手术治疗的83名病例,分为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及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组。采用系统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个时段做JOA评分、疼痛视觉VAS评分,并对影像学检查(退变分级、上下椎间活动度)进行测量记录。应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术后各个时间段的JOA评分、疼痛视觉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初期无比较差异,而后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邻近椎体退变方面,融合组在术前与术后24月、术后36月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盘组术前与术后各时段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2月、术后24月、术后36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手术节段上方椎间活动度在术后36月时与术前相比活动度有所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间盘组上方椎间活动度术前与术后各时间段相比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节段下方椎间活动度方面,融合组在术后6月、12月、24月与术前比活动度有所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间盘组的活动度变化不大,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组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组两组治疗颈椎病在术后早期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组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程度要明显低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组,但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后邻近节段也可能发生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