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是环绕我国陆地的三个半闭海中面积最大的,共350万平千米。南海诸岛由一系列的天然形成的半淹没在水中的岛屿组成,主要有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等四大群岛。南海毗邻中国、越南、马来西亚、文莱与菲律宾等国,且这些国家在领土面积、地理特征、社会和文化结构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方面相差甚远,而且很多相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有关南海海域权利主张的争端,尤其是岛屿主权归属矛盾十分尖锐。南海渔业资源丰富。据调查统计,南海鱼类2060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质鱼类有30种之多。据专家评估,南海渔业资源的潜在渔获量为650万吨到700万吨。南海周边国家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渔业资源长期遭到过度捕捞,造成了生境的破坏和渔业资源的枯竭。同时该海域岛屿争端和海域划界争议并存,形势十分复杂。各国积极鼓励本国渔民加快对渔业开发,以获得实际控制之名,在这个过程中不免对本国的渔业捕捞有失控制,造成了滥捕现象普遍,对南海渔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依据平等互利原则,中国积极开展南海区海洋渔业合作。中国积极与越南、菲律宾等其他周边国家进行渔业谈判,讨论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和保护问题。2004年9月,中菲农业部签署了中菲渔业合作备忘录。2006年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备忘录协议,将两国的渔业合作协议延长至2011年。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立了渔业成为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由于鱼类的洄游特征,一个国家不可能做到对鱼类资源的完全管理。国家之间的合作是保证有效管理的基础。成立渔业管理组织或双边安排成为国际渔业管理的必要选择。渔业管理组织在促进养护和管理鱼类种群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渔业管理组织的目标一般是促进有关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例如中西部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的目标为“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长期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了14个渔业管理组织或安排,正在筹建的1个。这些组织或安排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海域和几乎所有的重要渔业。南海区域渔业合作的目标是:在彼此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协商,签订区域性政府间渔业协定,并建立南海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南海区域渔业管理委员会,以促进南海区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执行具体的方案,南海区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渔业开发理事会和渔业管理执行理事会。各理事会在各自领域内对南海区域渔业进行管理和养护。在渔业管理措施方面,实施以TAC制度为主的管理,并通过南海区域管理委员会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获量及各国的配额,并制定有关的管理措施。南海区域渔业合作不仅顺应了国际区域渔业组织建立的趋势,也是按照《公约》开展负责任渔业生产的要求;同时也是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启动南海合作的具体措施之一。而且南海对我国具有重要地缘政治意义。南海是中国崛起不得不跨过的门槛。由中国牵头建立区域渔业组织,对南海争端的解决有推动作用。同时可以提高中国对南海各国的影响力,防止外国政治势力利用南海渔业争端加剧南海局势恶化,加强我国对南海政治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