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与诗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近年来研究者对之颇为重视,相关的研究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了论述,本文主要从人物品藻向诗文品鉴“流变”的角度进行说明,并对各个时期“清”范畴的意义做出分析。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介绍“清”的本意和在先秦及秦汉时期内涵的发展变化。本意为“澄水之貌”,指水清;在先秦儒家经典中,“清”主要用于对人的道德评价,指行为高洁、道德高尚,又用于指政治清明;在道家哲学里,“清”在精神层面上,指的是清寂虚空,而涉及到政治哲学层面时,主要指清静无为。第二章,介绍两汉魏晋人物品评中“清”范畴的含义。“清”在《人物志》中,主要指儒家提倡的高尚的伦理道德,这种清即人格之清;另一个层面上,“清”又有“清静无为”之意义。《世说新语》中“清”范畴的使用非常普遍,作为道德评价标准,接近于“清正”“清贞”“清廉”或“道德高尚”之意;而其纯审美方面的内涵,则主要包括了“清雅”、“清远”、“清简”等意义。第三章,探讨“清”范畴在《典论·论文》中的意义。到曹丕这里“清”范畴已经是一个文论范畴,但是主要侧重于创作主体的角度。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曹丕所说“气之清浊有体”相当于说“气之阴阳有体”。在之后的一节我们扼要介绍了六朝文学创作和评论对“清”的偏好,认为这些为“清”进入文论提供了文学创作实践上的条件。第四章,重点分析《文心雕龙》中的“清”范畴。在评价创作主体时,“清”倾向于道德评价,多指人品行高洁、道德高尚,体现刘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在评价作品时也和儒家道德标准联系紧密,大多也是道德评判;然而必须看到,在《文心雕龙》中“清”的使用非常复杂。“清”除了评作家、作品,还用以评价文体,在评价这些对象时刘勰没有具体所指,纯粹指一种审美理想,这在创作论中时有表现。通过分析还初步认识到,《文心雕龙》“清”范畴其中一个方面的来源应当是魏晋时期人物品藻所用范畴。第五章,“清”范畴到钟嵘《诗品》完成了向纯文学批评领域的流变,在论诗时有的是用以指代一种刚健的风格,接近“风骨”之意,有的指作品所表现的“清丽”或“清新”的风格,还有一些偏重于“雅正”这样的内涵。这些内涵在《诗品》中的表现都是钟嵘文学思想和主张的体现。之后介绍了唐以后以“清”品鉴诗文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