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通过水循环联系着地球的各个圈层,大气降水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同位素18O和2H(D)作为水分子的构成部分,已被广泛应用于复杂的气候变化和水文过程研究中。云下二次蒸发是指降水从云层底部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蒸发过程,雨滴中的稳定同位素在未发生蒸发的云底处与经过蒸发降落到地面处存在差别,云下二次蒸发效应可用云底雨滴与降落到地面雨滴的同位素差值(Ad)表示,常用Stewart模型来计算。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量较大,云下二次蒸发现象明显,明确雨滴降落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在同位素水文学中意义重大。因此,本文通过文献数据的整理,对新疆的降水同位素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2016年7月~2017年6月的新疆42个气象站的地面气候资料日值数据、66个气象站的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和8个高空气象站定时观测资料,通过日数据和小时数据的对比分析、均质假设和分层假设的对比分析,详细研究了新疆降水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结果表明:(1)新疆降水中δD值和δ180值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冬半年的δD值和δ180值明显低于夏半年。(2)基于日数据和小时数据、基于均质假设和分层假设计算的新疆各分区云下二次蒸发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分区(除基于日数据的天山山地区)的蒸发剩余比(f)和Ad均呈现出秋冬较大、春夏较小的趋势,△δD和△δ18O表现为春夏较大、秋冬较小。(3)从空间来看,基于不同尺度数据计算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基于小时数据计算的f均值和△d均值均大于基于日数据计算的f均值和△d均值,基于小时数据计算的△δD均值和△δ18O均值小于基于日数据计算的△δD均值和△δ18O均值;而基于均质假设和分层假设计算的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中部、天山山地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蒸发剩余比(f)较大(超过80%),而△d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和塔里木盆地东侧北缘较小。整体来看,基于分层假设计算的Ad值小于基于均质假设计算的△d值,而雨滴蒸发剩余比(f)、△δD、Aδ180和△d在不同分区表现不一,雨滴蒸发剩余比(f)、△δD、Aδ180和△d值分层假设和均质假设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塔里木盆地。(4)蒸发剩余比(f)与d-excess的变化量(△d)存在着相关性,就2种不同尺度数据来看,除了基于日数据的天山山地的蒸发剩余比(f)与△d的线性关系的斜率为0.789‰/%外,其他各分区和新疆全境的线性关系的斜率明显>1.0‰/%。就2种不同方案来看,均质假设和分层假设的斜率均表现为塔里木盆地>阿尔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整体来看,基于分层假设计算的斜率整体大于基于均质假设计算的斜率,且新疆各分区和新疆全境基于均质假设和分层假设计算的蒸发剩余比(f)与△d的斜率明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