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犬、猫皮肤真菌病是宠物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浅表真菌引起,是犬、猫临床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医药科技迅速发展,致病真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复发率也随之增高。与此同时,临床上抗真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耐药菌变为优势菌,并可诱导其基因突变,导致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对真菌感染的治疗也越来越难。皮肤真菌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及指甲,寄生或腐生于表层角质层、毛发以及甲板角蛋白组织中。浅表皮肤真菌主要包括致病性较强的皮肤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毛癣菌、表皮絮状菌等),还包括条件致病菌如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白色念珠茵和近平滑念珠菌等)以及少量非致病菌(青霉和曲霉等)。本试验通过临床病料,分离、培养和鉴定了临床常见真菌,包括犬小孢子菌、犬石膏样小孢子菌、马拉色菌以及须毛癣菌。在6个月期间,共收集皮肤病89例,其中真菌皮肤病为45例(50.6%),螨虫23例(25.8%)。在真菌皮肤病中,犬小孢子菌占所有皮肤病的19.1%,石膏样小孢子菌为16.9%,马拉色菌占5.6%。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占真菌皮肤病的71.1%,说明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为犬真菌性皮肤病的主要病原菌。利用分离纯化的菌种,进行人工感染犬小孢子菌犬皮肤癣菌病,探索其诱发感染的条件如孢子液浓度以及所需最佳时间。通过比较不同浓度和条件,发现105个.mL-1大型分生孢子液感染力强,限制理毛有助于犬小孢子菌的感染。接种3d,接种部位皮肤开始出现红斑等损伤,2周后皮肤出现明显的脓疱和破溃,并向全身扩散。而自然感染病例通常开始于面部,耳部,或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红斑,而后逐渐发展为全身病变。接种6-8周其皮肤损伤最严重,并扩散为全身症状。但是,接种12-14周之后,皮肤病灶逐渐从中心开始愈合,最后自愈。此诱发感染对犬小孢子菌感染的局部以及全身药物治疗试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本试验还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特比萘芬搽剂对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犬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酸特比奈芬搽剂推荐剂量(4cm2,2次.d-1,连用4周)效果良好,推荐剂量组和加倍剂量组对真菌感染的治愈率+显效率均大于8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用药第1周,其总有效率均达8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到第2周,总有效率达100%。临床用药时,尽管临床症状已消失,但一般不应立刻停止,可续用药2周,以确保真菌完全消除,减小疾病的复发率。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指数的计算,盐酸特比萘芬和复方氟康唑对犬真菌感染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第1周两者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第2周开始,盐酸特比萘芬有效率明显好于复方氟康唑,其差异显著(P<0.05)。证明盐酸特比萘芬搽剂疗效好,疗程短,临床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