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抗菌药物自临床应用以来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及不合理应用,细菌抗药性问题近年来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医学界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积极应对,但细菌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仍日益严重,细菌抗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热点。目前临床治疗上抗生素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对抗生素的依赖水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然而抗生素治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细菌抗药性突变这一难题,因为抗药性的产生是细菌在抗菌药物这种环境压力下的本能反应。从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的实际情况看来,不论哪种抗生素,相应抗性菌的出现是必然的,所以从中国传统的中药材中寻求有效对抗细菌抗药性的有效药物及研究中西药联合使用以降低细菌的抗药性都是可行性途径之一。中药有抗菌,减缓和消除细菌耐性的作用。在我国几千年的临床使用过程中至今没有发现明显的耐药菌产生。多数中药及其复方有广谱抗菌作用,恢复人体微生态平衡,减轻选择压力:调节免疫,增强抗感染免疫:干预抗药性形成和转导,逆转抗药性的特点,这些优势让中药在解决临床上的细菌抗药性问题极具潜力。中药的特点已引起人们重视,但目前对于中药的研究水平还较低,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中药的抑菌谱和抑菌特性、中药对耐药菌的作用、细菌抗药性的消除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所给出的药物作用下细菌的生长变化规律方面的信息有限。本文将从细菌在中药作用下的生长动力学特性、中药对混合菌群的作用、中药对体内菌群的作用和分子生态等方面进行初步的探索。二结果1单一菌群在药物作用下的抗药性特点探索以鼠伤寒沙门氏杆菌TA100(Salmonella Typhimurium TA100)作为模式菌株研究了在抗生素和中药作用下72小时内的细菌抗药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单批培养和连续传代培养时,在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不同浓度(2MIC,MIC,1/2MIC)作用下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的生理活性(MTT法测定脱氢酶活性)和活菌数(平板计数)均在指数期开始下降,药物浓度越高生理活性和活菌数降低越快,程度也越大。相对于活菌数,酶活的变化更加敏感,表现在比活菌数变化反应时间更短和降低程度上更大。抗药突变菌在不同浓度(2MIC,MIC,1/2MIC)抗生素作用下的单批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几乎都有产生,抗生素浓度越低,抗性突变率越高。在高浓度(>2MIC)药物作用下,传代培养对抑制和杀死细菌的作用更明显;在低浓度药物(MIC和1/2MIC)作用下传代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抗性突变菌要多于单批培养中产生的。在中药(黄连,黄芩,三黄和几种成品复方中成药制剂等)所用下,在单批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均无抗性突变菌产生。在1/2MIC中药作用下,两种培养方式中,菌群的生理活性和活菌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虽然降低速度相对于抗生素缓慢,但总趋势是逐渐降低的,不同于在低浓度(1/2MIC)抗生素作用下抗性突变菌大量产生的特点。2.人工混合菌群在药物作用下的抗药性规律探索以人工选定的四种呼吸道常见菌组成的混合菌群(Klebsiellapneumoniae,Staphyloccocus aureus,Citrobacter freundii,Citrobacterfreundii)作为模式菌群研究药物作用下的抗药菌生长规律。研究发现,单批培养和连续传代培养时,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钠)在不同浓度(2MIC,MIC,1/2MIC)作用下均会使混合菌群中的优势生长菌种产生抗药性突变,对药物敏感的其他菌种在传代培养过程中也可能逐渐产生抗药性突变。抗生素浓度越低,优势生长菌种抗性突变率越高。在高浓度(>2MIC)药物作用下,传代培养对抑制和杀死混合菌群中各类细菌的作用更明显;在低浓度药物(MIC和1/2MIC)作用下传代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抗性突变菌要多于单批培养中产生的。在中药(黄连,黄芩,三黄和几种成品复方中成药制剂)所用下,在单一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菌群中的各类菌均无抗性突变菌产生。在低浓度中药作用下,两种培养方式中,菌群的优势菌种的活菌数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逐渐降低的,不同于在低浓度(1/2MIC)抗生素作用下优势菌种抗性突变菌大量产生的特点。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可以明显区分开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粪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这样就为菌群研究提供了一个快速分子生物学的验证手段。3.动物实验使用大肠杆菌0157:H7感染性腹泻小鼠作为实验动物研究三黄汤在单独作用下以及分别与抗生素联用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腹泻小鼠经三黄汤治疗,能有效减轻小肠的炎症,对大肠杆菌0157:H7造成的肾脏炎症没有明显疗效;三黄汤与链霉素联合使用,不仅显著降低小肠的炎症,也能同时有效降低肾脏炎症;其疗效均优于三黄汤或链霉素单独使用。使用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小鼠粪便中的菌群组成及其比例的变化,显示三黄汤有调整小鼠肠道菌群的作用。此外,小鼠肠道菌群中各组成菌的种属鉴定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三结论:相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必然会引起相应的细菌抗药性而言,通过对细菌及其耐药菌的生长动力学研究发现:中药作用过程中不论使用的浓度如何均未发现细菌产生对中药的抗药性突变,这为利用中药或中西药联合使用解决或控制临床上细菌抗药性难题的可行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人工体外混合菌群体系的建立避免了对自然菌群研究的复杂性,也为单一菌群研究难以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实作用效果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思路。对药物作用下混合菌群的生长特性研究方面引入了分子生态方法,用DGGE技术研究了体内和体外的混合菌群的生长变化规律,丰富了相关的研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