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房地产业融资模式是指实现储蓄向房地产业投资的各种融资方式的组合,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一个富有效率的、功能相对完善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对拓宽一国房地产业融资的广度和深度,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与分散机制,促进房地产业、金融业,进而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融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既制约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这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密切关注,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针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现状所进行的各种实证分析和具体的改进建议方面。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房地产业融资问题,仅仅停留在现实分析和对策研究的层面上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理论上针对房地产业的产业特点,深入研究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发展变化的因素,探讨优化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根本性措施和途径。 本文从产业分析的视角,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将微观、宏观融资理论和房地产经济学相关理论有机地结合,深入分析了房地产业的融资特征、效应与风险,总体考察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研究国外典型国家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形成的机制、特点和绩效,积极借鉴其在房地产业融资模式选择上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系统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全文共由6章构成。 第1章为导论部分,提出了开展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评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要地指出了创新之处。 第2章是主要理论部分,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对融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理论的现实启迪意义,为全文提供了理论方面的准备。 第3章对房地产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既包括不同类型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开发经营不同阶段、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分析,也包括对房地产业融资效应的计量方法,还包括房地产业融资风险分析。 第4章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进行总体分析,既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变迁历程,其现状特征、主要缺陷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又着眼于未来,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未来发展的要素与环境,并计量分析了房地产业融资发展空间。 第5章将房地产业融资模式扩展到国际范围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研究了国际上三种比较典型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下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下的渐进转型的融资模式,以及以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的融资模式,分别分析了上述三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形成机制和绩效,并总结了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第6章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引入系统思维的分析方法,构建了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系统的分析框架,明确了该系统优化的内涵与评价标准,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目标、原则、总体思路、方案设计及措施建议。 在本章中,本文对要素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系统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系统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兼顾系统效率和稳定双重目标的过程,优化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是系统整体的优化。这一模式优化的评价标准包括与环境的适应性、要素的完备性、结构的合理性、整体功能的完善性、创新性标准等五个方面。在兼顾现实性与前瞻性、兼顾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调控、兼顾开放性与国家经济安全相结合、实现国民财富共享等原则的指导下,本文以效率与稳定为目标,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是:以完善融资主体为根本,以创新融资方式为突破,以健全融资环境为保障,循序渐进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无缝衔接、收益与风险相匹配、运行有序、监管有度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针对不同房地产项目、开发阶段和企业发展阶段的融资优化方案,并为实现上述方案,从优化融资要素、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融资监管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以系统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企业融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运用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以下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探索: 1.研究视角的创新。①初次较系统地从产业角度来研究房地产的融资问题,避免了单独从某一种融资方式研究的局限性,同时将宏观、微观分析较有机地融合于产业的中观分析中;②在对房地产业融资的分析中,探寻较全面地从不同的房地产产品、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不同阶段、房地产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状况等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③初次提出了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内涵、评价标准;④探寻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目标、总体思路、设计方案。 2.研究方法的新颖。①尝试将系统分析的方法引入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中,构建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系统分析框架;②尝试运用相关及回归分析方法,对房地产业融资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未来我国房地产业融资规模进行了计量预测;③将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引入房地产业融资方式的分类中,构筑了房地产业融资模式分析的基础,并以此对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 3.形成一些较新的观点和结论。①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中微观主体(资金供需双方、中介服务机构、政府)的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同的融资方式,同时,外部环境则从多个方面影响、约束和决定着微观主体的行为,影响着各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及其作用,进而决定融资模式的发展;②房地产业融资模式的优化是以兼顾效率和稳定为目的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前提是与环境的适应与协调,优化的关键是功能优化,优化的手段是结构调整,优化的路径是遵循“路径依赖”的循序渐进,融资模式优化的进程取决于微观层面融资要素的成熟程度及环境发展状况;③提出了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评价标准,包括:与环境的适应性、要素的完备性、结构的合理性、整体功能的完善性、创新性标准;④明确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总体思路:以完善融资主体为根本,以创新融资方式为突破,以健全融资环境为保障,循序渐进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无缝衔接、收益与风险相匹配、运行有序、监管有度的多元化、全方位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⑤设计了适用于不同类型房地产企业和项目、不同房地产开发阶段的,有机的、全面的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方案。 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初步构建了我国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研究的分析框架,但限于个人能力、研究时间和本文篇幅,本人对房地产业融资模式优化的动力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模式中要素间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金融功能角度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作用等问题还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但这些不足也为本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