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研究发现,炎症在AC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可激活人内皮细胞,增强血管平滑肌的迁移能力,还可以增加内皮素-1、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因子的释放和表达,使其广泛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是一种炎症急性期反应蛋白,是敏感而可靠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中炎症负荷的大小和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研究显示,抵抗素与Hs-CRP和白细胞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能参与炎症反应,促进斑块不稳定的发生。因此,对抵抗素和Hs-CRP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认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实验主要研究AC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和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抵抗素水平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抵抗素水平与ACS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之间的关系;探讨抵抗素能否成为一种监测ACS发生发展的一种新的生物学指标,以及抵抗素用于评估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推断ACS预后的价值。方法:2009年1月至9月于我院心内科因胸痛住院的ACS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38-78岁,平均(54.30±8.18)岁,体重指数(BMl)(22.35±1.86)kg/m2;同一时期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53.97±7.28)岁,BMl(21.21±2.18)kg/m2。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将所收ACS患者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其中STEMI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55.02±9.23)岁,BMl(22.69±1.79)kg/m2;NSTEMI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77±8.45)岁,BMI(21.25±2.88)kg/m2;UAP组(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3.31±11.05)岁,BMI(22.17±1.16)kg/m2。所有的研究对象除外:(1)合并感染性疾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胆道感染等(2)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3)脑血管病、全身大动脉疾病(4)应用炎症抑制药物如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类固醇和鸦片类药物等(5)肝肾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6)1个月内的手术或创伤(7)ACS胸痛发作距入院时间> 12h(8)年龄>80岁、BMI≥25kg/m2和<18.5kg/m2。各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BMI、血脂、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常规采集病史和常规化验检查,给予ACS常规治疗。每位ACS患者于胸痛发作后第12小时(8-10小时内未进食)、第3天、第7天、第14天时采集4次空腹肘静脉血5ml,对照组采集一次空腹肘静脉血5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记录6个月内ACS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非致死性心梗、3级以上心力衰竭、因心绞痛或心衰再次住院、心源性猝死。观察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观察STEMI组、NSTEMI组和UAP组第3天血清抵抗素水平(预实验显示第3天抵抗素水平为峰值水平)的差异;观察第3天血清抵抗素水平与ACS患者6个月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ACS患者胸痛发作后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为(5.09±1.99)ng/mL、(9.73±2.33)ng/mL、(6.13±1.98)ng/mL及(3.99±1.49)ng/mL。其中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0±1.23)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天抵抗素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第3天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刻(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CS患者胸痛发作后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0.09±2.12)mg/L、(16.73±3.51)mg/L、(11.12±2.30 )mg/L及(2.41±1.41)mg/L;其中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0±0.58)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4天血清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第3天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时刻(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同一时刻血清抵抗素水平与Hs-CRP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r值分别为0.464、0.627、0.572、0.470。STEMI组、NSTEMI组及UAP组第3天血清抵抗素水平分别为(11.48±2.34)ng/m1、(10.58±2.27)ng/m1、(8.13±1.61)ng/m1,其中STEMI组与NSTEMI组抵抗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EMI组和NSTEMI组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TEMI组、NSTEMI组及UAP组6个月内MACE发生率分别是33.33%、13.33%及10%,其中STEMI组MACE发生率高于NSTEMI、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MACE发生率高于U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ACS患者中,6个月内发生MACE的患者第3天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的患者(11.30±2.35ng/ml vs 7.54±2.46 ng/ml,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ACS患者胸痛发作后第12小时、第3天、第7天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都在第3天达到峰值,第14天都仍高于健康人,说明随ACS的发生发展,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都升高且呈一动态变化。同一时刻血清抵抗素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了ACS炎症反应的某一环节。2. STEMI组和NSTEMI组第3天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于UAP组,提示抵抗素水平可能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3. STEMI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STEMI、UAP组,所有ACS患者中,6个月内发生MACE患者的第3天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说明抵抗素可能是导致ACS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其水平增加将可能增加MACE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