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儒学导源于先秦洙泗,滥觞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历代圣帝明王之道,发明于怀以“木铎”之精神、企图挽救春秋末年礼坏乐崩社会现实的孔子,经“七十二子之徒”、子思、孟子、荀子等孔门弟子和后学不断地阐扬与发展,最终在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成就其“显学”地位。同时,其作为儒学的早期形态,具有不可超越的人文性、原创性以及突破性等特点,在整个儒学发展史上发挥着“源头活水”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早期儒学传播视角,立足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试图理清孔子及其弟子后学对于早期儒学传播的基本情况,还原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传播的兴盛场景,展现中国古代的传播技巧和智慧,探求儒学成为中华民族主流思想的原因,鉴古知今,为当代儒学传播和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价值和意义。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了作为早期儒学始创者——孔子对于儒学传播的基本情况,包括塑造君子好学敬德的良好传道者形象;传道授业以获得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周游列国以追寻政治话语权;著书立说以突破传播空间、时间的限制。第二章以历时性的纵向传播为研究脉络,较系统地梳理孔门弟子和后学所掀起的三次传播高潮,主要例举了子张、子游、曾子、子夏、子贡、子思、孟子、荀子等八位早期儒学代表人物的传播活动。第三章以地域性的横向传播为研究脉络,以邹鲁地区为发祥地的儒学传播,分别经历了北传、西传和南传,论证早期儒学在齐国、中山国、楚国、秦国、甚至南至吴国、越国的影响力以及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第四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探索早期儒学传播根据知识结构差异而采取的上贯路线和下贯路线,即对于“中人以上”的思想扩展和“中人以下”的教化推行。第二节结合相关传播学内容,分别分析早期儒学的传播方式,包括以掌握文化话语权为目的的讲学、著书和以探寻政治话语权为目的的游说以及说服理论。第五章试图探求早期儒家一枝独秀异于他家的传播特色,包括理论创新的传播动力,内省立德的传播目的,遵循传统的传播基础和大同思想的传播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