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前、后1年内血清TRAb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甲状腺大小及早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8年8月在我院核医学门诊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193例,男性52例,女性141例,男女之比为1:2.7。年龄范围为10~78岁(平均41.45±13.96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37±2.87月)。依据本组资料甲状腺重量的四分位间距,将其分为四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甲亢患者131Ⅰ治疗前、后1年内血清TRAb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甲状腺大小及早期疗效的关系。
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8年8月在我院核医学门诊接受131Ⅰ治疗的甲亢患者193例,男性52例,女性141例,男女之比为1:2.7。年龄范围为10~78岁(平均41.45±13.96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37±2.87月)。依据本组资料甲状腺重量的四分位间距,将其分为四组:39克以下组(轻度肿大)、39克~48克组(中度肿大)、49克~60克组(中重度肿大)、60克以上组(重度肿大)。观察这四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血清TRAb的值。将治疗后TRAb与治疗前TRAb的差值确定为TRAb的变化值(记作ATRAb)。治疗后3个月TRAb的变化值(ATRAb3)=治疗后3个月TRAb值(TRAb3)-治疗前TRAb(TRAb0),依此类推得出△TRAb6,△TRAb9,△TRAb12。根据实验室检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将131Ⅰ治疗后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分成3组:缓解组(FT3、FT4正常)、甲亢持续组(包括部分缓解和无效患者,FT3、FT4未降至正常范围)、甲减组(FT3、FT4低于正常)。131Ⅰ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随访,随访终止时间确定为2009年1月。应用SPSS(11.5)forwindows软件分析。
结果:在193例患者中治疗前血清TRAb(12.74±41.06 U/L)阳性率为64.3%,治疗3个月后患者TRAb上升(117.72±145.65 U/L)92%患者阳性,其中85%的患者TRAb较治疗前升高,6个月时TRAb(69.26±113.02 U/L)阳性率达86.7%,9个月后TRAb(32.79±68.66 U/L)明显下降。但有少部分患者在随访期内血清TRAb始终无明显波动。比较甲状腺肿大程度不同的4组间TRAb值后,发现治疗前血清中TRAb在甲状腺肿大程度不同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35。而治疗后分别在3、6、9、12月各时段4组不同重量间TRAb值比较差异不显著。随甲状腺重量的增加,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都逐渐降低。依疗效分组观察:其中①缓解组51例:缓解率为26.4%;②甲亢持续组41例:未缓解率为21.2%;③甲减组101例:甲减率为52.3%,将疗效不同的各组间治疗前临床特征比较示:年龄、治疗前甲状腺重量、甲亢病程、TRAb0、服131Ⅰ总量及合并有突眼(GO)这六个方面对疗效而言,差异具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0,P=0.000,P=0.002,P=0.033,P=0.019,P=0.001)。将疗效不同的各组治疗后TRAb比较发现组间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组资料观察到大多数患者在131Ⅰ治疗后血清TRAb在3~6个月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2.131Ⅰ治疗后血清TRAb的变化与治疗前甲状腺肿大的程度未见明显关联。
3.131Ⅰ治疗后血清TRAb的变化与疗效无明显联系,治疗前患者的年龄、甲状腺重量、服131Ⅰ总量、TRAb、病程和合并GO是影响131Ⅰ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相对定量分析对颅内胶质瘤术前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GE 3.0T磁共振系统,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进行1H-MRS检查,观察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对侧正常区1H-MRS谱线表现,定量分析各种代谢物(Cho/NAA、Cho/Cr、Lac或Lip/Cr、NAA/Cr、Cho /nCho)比值变化,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另设11例为正
1.研究背景和目的:骨髓微环境可以保护白血病细胞,促使白血病细胞耐药,导致化疗后微小病灶残留(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成为复发的根源。本实验在体外分离培养初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原代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模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K56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及K562细
目的:为研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β1亚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制备β1亚基基因(SCN1b)条件性过表达转基因小鼠。方法:将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β1亚基的编码序列片段经PCR扩增后,插入经EcoRⅠ,BamHⅠ 酶切后的表达载体pCMV-loxp- lacZ-loxp-IRES-eGFP中,得到新的表达载体pCMV-loxp-lacZ-loxp- SCN1b-IRES-eGFP,NsiⅠ酶切线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不同呼吸参数设置对患者呼吸力学及呼吸末CO2分压(PETCO2)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级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除外),年龄35~50岁,手术时间均在1.5~2小时之间。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患者20例,所有患者人工气腹前呼吸参数设置均为呼吸频率(f)=12次/分,潮气量(VT)=8ml/kg。前三组患者皆于人工气腹后分钟通气量(
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是目前治疗角膜盲最为有效的方法。由于角膜处于机体免疫赦免地位,角膜移植是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最常见和成功率最高的手术,但免疫排斥反应仍是目前造成其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排斥反应发生率仍占10-30%,尤其在血管化角膜、角膜严重感染、大植片移植术、第二次移植等,免疫排斥率高60%。因此,如何降低和预防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已成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
第一部分目的: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的SUV值来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尤其是其对术后化疗的反应性。方法:使用18-F-FDG PET/CT对22例卵巢癌患者术前和/或术后病灶应用图像分析和视觉定量测得标准吸收值:SUV。术后病理证实其病理情况。术后常规铂类为主化疗6个疗程。通过对随着患者病理情况变化,其SUV值的变化的研究并结合随访患者生存时间
前言:阿尔茨海默病(AD)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外老年斑形成、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神经元变性脱失。老年斑核心成分为大量纤维状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β在脑内的异常沉积是AD发病较为初始的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核心和关键的作用。Aβ可通过诱导产生氧自由基使脑细胞膜系统的脂质和蛋白被氧化修饰,使活性氧增加,线粒体功能失调;通过
第一部分:荷人型淋巴瘤裸鼠“冷抗体”封闭后放射免疫显像、治疗的实验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淋巴瘤在成人恶性肿瘤中据第八位,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80%左右,大多数起源于B细胞,B细胞性NHL传统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但是多数很难缓解或缓解后又复发,所以针对位B细胞NHL表面抗原CD20而研发出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给患者带来了希望,95%以上的B细胞NHL有CD20抗原的表
研究目的:1、研究Bmi-1、p16INK4a和p14ARF在膀胱癌细胞株T24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2、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癌组织、癌旁组织Bmi-1、p16INK4a和p14ARF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初步评价三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3、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mi-1的表达与p16INK4a和p14ARF的关系,初步探讨膀胱移行细胞
目的:在建立兔VX2移植瘤的基础上,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研究,探索PET/CT显像的最佳时间点;了解移植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过程;观察兔VX2移植瘤氩氦刀治疗前后PET/CT显像变化,并与病理学变化进行比较,寻找氩氦刀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方法。 方法:将肿瘤细胞悬液注射到兔大腿肌肉内或将组织碎块包埋于兔的肝脏,观测局部肿瘤的生长情况,建立兔VX2移植瘤模型。在接种后不同的时段及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