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脑病中心入院治疗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脂生化结果,了解影响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动脉狭窄发生、多发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及与血脂相关剩余风险的关系,初步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证候分布,并探讨证候与血脂的关系,为探讨现代生化检查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提供研究参考,为客观评价中医证候提供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采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颅内动脉狭窄导致卒中入住我院脑病中心“神经一科”、“神经三科”“芳村神经科”、“神经四科”、“神经五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动脉狭窄的位置、狭窄程度,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与血脂各项的关系,分析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及与血脂的关系。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三组之间用方差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组与无血管狭窄组对比,卒中史、低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呈负相关。2.颅内动脉狭窄单发组与多发组对比,年龄与吸烟史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脂各项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多发呈正相关。3.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对比中,各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无论各项作为连续变量或分类变量,均与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不相关。4.低密度脂蛋白<2.59mmol/L时,HDL-C作为连续变量,每增加lmmol/L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的相对风险下降77.5%(OR=0.225,95%CI:0.062~0.819, P=0.024), HDL作为连续变量时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风险不相关;TG作为分类变量,最高三分位组与最低三分位组比较,TG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3.681,95%CI: 1.321~10.261,P=0.013),TG作为连续变量,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不相关;Non-HDL-C作为分类变量,最高三分位组与最低三分位组比较,non-HDL-C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呈正相关(OR=4.038,95%CI:1.367-11.927, P=0.012)。作为连续变量,non-HDL-C每升高lmmol/L,发生颅内动脉狭窄的风险明显升高(OR=5.291,95%CI:1.491~ 18.772, P=0.010)。低密度脂蛋白≥2.59mmol/L时,TG、HDL-C、non-HDL-C无论作为连续变量或分类变量,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均不相关。5.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风急性期出现血瘀证者最多,其次为内风、内火、气虚、阴虚证,证候以两证及三证组合为主;血脂与各证候要素关系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证候要素的频率排序可因血脂异常而变化。结论1.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甘油三酯水平与颅内动脉动脉狭窄呈负相关。2.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颅内动脉多发狭窄更多发于65岁以上患者,年龄、低密度脂蛋白是颅内动脉多发狭窄的危险因素。3.在LDL<2.59mmol/L情况下,甘油三酯、非高密度脂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颅内动脉狭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4.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风急性期出现血瘀证者最多,其次为内风、痰湿、内火、气虚、阴虚证,证候以两证及三证组合为主;中医证候要素可能与血脂异常有关,尚需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