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篇论文通过比较分析14名优秀耐力自行车运动员6周亚高原训练前后,机体在有氧测试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及局部肌氧饱和度变化,以及与最大摄氧量值、及其他有氧能力指标的相关性。从而探讨(1)肌氧饱和度变化与有氧能力相关性研究;(2)不同运动强度运动员肌氧饱和度的变化特征与运动表现相关性;(3)亚高原训练运动员肌氧饱和度变化的性别差异。分析不同运动方式,不同运动特点的队员运动表现和肌氧差异,判断运动员特点,从而评价运动员对不同运动方式的适应性,间接指导运动员的项目选择、日常训练内容。方法:采用实验法通过跟踪记录14名优秀耐力自行车运动员6周亚高原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实验室测试,包括身体成分、递增负荷有氧测试和恒定功率测试。亚高原训练前后于实验室进行空腹血液指标(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睾酮、皮质醇等)、递增负荷有氧测试(最大摄氧量、最大功率、最大心率、无氧阈等)、股外侧肌氧、血氧、无氧功测试及3min恒定功率测试(同步采集训练学数据和肌氧含量变化)。再通过数理统计法对相关实验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所有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的最大摄氧量(VO2max)、相对最大摄氧量(VO2max/kg)和最大通气量(VEmax)皆有显著差异,亚高原训练后的这三项数据均比高原训练前有所提高。其中女性运动员高原训练前后的VO2max/kg较男性运动员而言呈现较显著差异。其次,男性运动员在HRLT(b/min)高原训练前后显示有差异,而女性运动员并无显著差异。男女运动员在训练前后的HRmax(b/min)数据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2)亚高原训练前后肌氧饱和度变化(ΔSmO2%)在递增运动后即刻和30s下降程度无差异;且递增运动后30s肌氧饱和度恢复百分比例、总肌氧蛋白(THb%)恢复百分比例高原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3)随着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肌氧饱和度含量逐渐下降。数据结果显示,无氧阈功率主要分布于最大摄氧量功率的60-75%之间,并且大多数运动员更小范围的集中在65%-70%之间。无氧阈功率出现的对应最大摄氧量功率60-75%之间时,肌氧饱和度含量在35-45%区域,并且男子及女子运动员结果一致。(4)运动员恒定功率测试平均频率结果,男子运动员在6周亚高原训练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女子运动员出现踏蹬频率显著下降(p<0.05),根据公式P=FS,提示专项踏蹬力的减弱。其次去除4名踏蹬频率在81-85rpm运动员数据,分析大于86rpm和小于80rpm运动员在恒定功率运动过程中肌氧饱和度变化范围;结果表明高频率导致更多的氧耗,脱氧血红蛋白增加,肌氧饱和度在更低的水平维持。在恒功率输出自行车运动,在一定范围内,踏蹬频率高将产生更高的氧耗,肌氧饱和也有类似的微小变化,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但对自行车计时运动的踏蹬频率选择有较好的提示作用。研究结论:通过对参加6周亚高原训练的14名自行车运动员进行跟踪记录发现:(1)6周亚高原训练后大部分运动员有氧能力指标有显著增加,无氧阈功率范围多为60%-75%PPO,对应的肌氧饱和度35%-40%。同时,运动员专项力量下降,女子运动员下降幅度有显著性。(2)恒定功率自行车运动,在一定范围内,踏蹬频率高将产生更高的氧耗,肌氧饱和度也有类似的微小变化,尽管没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但对自行车计时运动的踏蹬频率选择,提高骑行效率有较好的提示作用。(3)亚高原训练对耐力能力的促进作用,男子女子运动员间无性别差异;但专项力量下降女子较男子运动员更为明显;且女性在低氧环境下,由于将血流重新分配到活跃组织的效率较低和/或血红蛋白携带能力较男子运动员低,更多地依赖部分氧气提取,将导致比男性更少的氧气提取储备,表现为恒定功率测试初期,肌氧饱和度下降速率增加且维持在低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