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恶性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肿瘤细胞的污染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是目前临床上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及BCL-2/IgH融合基因作为检测标志,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结合DNA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技术对3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集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进行了微量肿瘤细胞的检测,同时还检测了部分病人移植前后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微量肿瘤细胞。 共检测了33例病人的72份APBSC标本,其中8例(24.2%)病人的17份(23.6%)标本微量肿瘤细胞检测阳性。动员时骨髓微量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的病人中,APBSC污染检测阳性率66.6%(6/9),而动员时骨髓微量肿瘤细胞检测阴性的病人中,APBSC污染检测阳性率8.7%(2/23)。 诱导化疗前形态学检查正常的骨髓标本中,微量肿瘤细胞阳性率44%(11/25),其中5例诱导化疗后PCR检测转阴。动员前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骨髓微量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28.1%(9/32)和11.5%(3/26)。动员前后外周血微量肿瘤细胞检测阳性率分别8.7%(2/23)和15.6%(5/32)。 29例病人完成了APBSCT,中位随访时间10月。移植后预期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