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在不同年龄组别的慢性房颤患者使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初始达标的剂量、INR值维持稳定所需华法林的剂量、分别达标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出血或血栓栓塞发生的情况等指标,为慢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选择合适的剂量范围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经过严格筛选具有华法林抗凝指针并能坚持长期随访的慢性房颤患者共89例,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三组:低年龄组为第一组(年龄<65岁)34例,第二组为老年组(年龄≥65岁且<75岁)36例,第三组为高年龄组(年龄≥75岁<80岁)19例。所有的患者每日16点服用华法林钠,起始剂量均为3mg,连续3天后于治疗第4、6、8、10每隔1-2天于早晨8-9点抽血化验INR值,根据所测INR值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每次调整剂量为0.375-0.75mg之间,变化剂量后2-3天后再化验,直到INR值达到目标范围2.0-3.0。若服用华法林的剂量不变,所测定的INR值连续三次均处于达标范围,即被认为初始达标,这时服用的华法林量称为初始达标剂量,之后改为每周监测一次INR值,若监测两周(即两次)的INR值均能保持在达标范围,即被认为稳定达标,这时华法林的口服剂量为稳定达标剂量(即维持剂量),然后每个月定期监测INR值。观察期间如果监测的INR值≥3.0时,需要暂停口服当日的药物,并积极寻找INR值升高的原因,如合并用药的种类以及剂量的变化、化验前的饮食结构等,此后改为每日均测定INR值,直到测定值<3.0,当日起在原来剂量的基础上再减量0.375-0.75mg后继续服用,之后重新按每隔1-2天化验一次INR值并调整华法林用量直到INR值达标并维持稳定。观察三组房颤患者的体重、身高、服用华法林前1NR值、联合用药以及伴随疾病等基线情况,比较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目标值(2.0-3.0)所需要口服华法林的初始剂量、维持稳定的剂量以及达标所需要的时间,并观察各组的出血/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以及INR≥3.0的发生情况。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体重、身高、合并用药、服药前INR值以及伴随疾病等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服药后的起始达标INR值及稳定达标IN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由于年龄不同INR达标的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也不同,高年龄组患者口服华法令使得INR达标的起始剂量为2.62±0.70mg,剂量明显低于低年龄组及老年组(P<0.05),而老年组与低年龄组比较起始剂量也较小(P<0.0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服用华法林使得INR达标的维持剂量分别为3.64±0.51、3.02±0.60、2.57±0.46mg,高年龄组患者所需剂量也低于低年龄组及老年组((P<0.05),同样老年组也低于低年龄组(P<0.05)。4不同年龄组患者使得INR值达标的初始时间及稳定达标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均>0.05)。5第一组中有4例、第二组中有2例、第三组中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INR值≥3.0,但均无严重出血现象,经停药及减量后继续坚持服用华法林;三组中各有1例出现轻微出血(鼻出血、皮下血肿和牙龈出血),但化验INR值均在达标范围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及严密监测后无继续出血,并都坚持华法林口服。三组患者均无明显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结论: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时,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年龄的不同,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华法林的耐受能力及敏感性也可能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年龄来适当的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在本研究中,高龄组及老年组患者所需要的华法林使得INR值达标的初始剂量及维持剂量与低年龄组相比较均偏低,且高龄组更低一些。由于在服药过程中严格控制并监测INR值,及时的调整华法令用量,并在出现出血后及时进行处理,所以在出血/血栓栓塞事件上三组患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总结在高龄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时,采用初始达标剂量、维持剂量较小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同时通过我们的观察,使得华法林初始达标的时间及稳定达标时间在三组患者中并没有明显的差别,这说明年龄对达标时间是没有显著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