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SAH并发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aSAH后有无脑积水分为脑积水组(25例)和非脑积水组(76例),根据既往文献提及的危险因素及根据所收集病例特点确定本文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这些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对统计学有意义的因素再以Logistic回归分析加以确定。并分析脑积水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A1组和B组经统计发现在年龄(P=0.032)、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7)、脑室内出血(P=0.046)、动脉瘤位置(P=0.012)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A2组和B组比较发现在年龄(P=0.014)、出血次数(P=0.039)、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00)、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P=0.020)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积水11例,4例脑积水消失,4例发生颅内感染:脑室炎,6例转变为慢性,1例再出血死亡。慢性脑积水20例,13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好转、3例无任何症状、2例死亡。出院时对脑积水组行GOS预后评估,15例恢复良好、5例轻度残废、2例重度残废、3例死亡。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并发急性脑积水高危因素依次包括动脉瘤位置、入院Hunt—Hess分级、年龄、脑室内出血。慢性脑积水高危因素依次为入院Hunt—Hess分级、年龄、脑室、脑池积血及分布计分、出血次数。均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aSAH患者,注意随访,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是急诊措施首选脑室外引流术,因部分病例脑积水可自行消失及脑室外引流并发症,需严格掌握其适应症。腰穿置管外引流术是较好的选择,若时间超过1周,可能会使依赖分流术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增加。慢性脑积水首选V-P分流术,在SAH后约2周脑脊液基本正常后进行,部分病例可无症状,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