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和中药薏苡仁对大鼠半横断性脊髓损伤后形态和功能修复的影响,旨在观察治疗效果及揭示不同频率电针和中药薏苡仁治疗脊髓损伤的部分作用机理,并筛选电针适宜频率和观察中药薏苡仁对脊髓损伤后修复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复制半横断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频(5HZ)电针组、高频(100Hz)电针组、中药薏苡仁组,另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作为对照。于术后3h,电针组电针至阳、悬枢以及患肢环跳、后三里,隔日1次,每次10min。中药薏苡仁组以中药薏苡仁粗提液腹腔注射,每只每次0.4ml,隔日1次,连续治疗8W。术后1d、2d、3d、4d、5d、6d、7d、2W、4W、6W、8W共11个时间点以BBB分级评分法对大鼠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于术前、术后即刻以及取材前进行脊髓运动诱发电位的检测,并通过HE染色、GFAP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脊髓组织的修复情况。 实验结果: 1 术后11个时间点BBB评分,治疗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1d以中药薏苡仁组BBB评分均值高,术后3-7d以低频(5Hz)电针组BBB评分均值高,术后4-8W则以高频(100Hz)电针组的BBB评分均值高;从11个时间点中选出术后1d、3d、7d、2W、4W、6W、8W进行各组组内时间点间BBB评分均值的比较,发现模型组内,前三个时间点分别与其对应的后一个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内,前三个时间点分别与其对应的后一个时间点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脊髓损伤后治疗的最佳干预时间窗为术后1-7d。 2 术后即刻,半横断侧运动诱发电位波形消失:术后8W,与模型组比较,低频(5Hz)电针组的潜伏时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波幅升高明显,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100Hz)电针组和中药薏苡仁组的潜伏时缩短、波幅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间比较,高频(100Hz)电针组